-
日期: 2014-11-11 | 来源: 邓峰博客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继经历主管单位变更之后,大陆著名月刊《炎黄春秋》突然爆出总编辑吴思和副总编辑黄钟分别辞职的传闻。根据《明报》报道,11月5日,《炎黄春秋》杂志社召开内部会议,社长杜导正与常务社长兼总编辑吴思关于杂志如何摆脱当前困境存在分歧。吴思认为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接任社长、前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儿子陆德接任常务副社长的决定没有经过社委会讨论,违背议事原则,而且担心由此带来更多压力,便提出口头辞职。暂且不论辞职传闻的真假,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炎黄春秋》正在处于中国意识形态全面收缩的风暴中。
杜导正
《炎黄春秋》,一向以敢言著称,每每走在舆论的最前沿,经常披露绝大多数媒体不敢发表的内容,令行内人士钦佩不已。作为老革命家倡议创办、党内开明人士支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任署长掌舵的以史为主的综合性纪实月刊,《炎黄春秋》的背景不可谓不深,甚至连改革元勋、现任中共总书记之父习仲勋都亲笔批示“《炎黄春秋》办得不错”。正是有了党内开明派力量的支持,自1991年7月1日创刊以来,《炎黄春秋》经常可以发表一些涉及到敏感人物的文章,敢于直面历史真相,一枝独秀,格外引人瞩目。时至今日,胡耀邦、赵紫阳依然是大陆大多数媒体的禁区,但是《炎黄春秋》早就开始尝试勇闯禁区。一直以来,即使国内言论空间再收缩,《炎黄春秋》一直能够保持相当大的空间,使得很多人将《炎黄春秋》视为国内言论空间的最后一家守护者。可是,如果某天《炎黄春秋》真的遭遇危机,那无疑是雪上加霜,真的说明中国的言论空间很窄,党内开明派力量日渐下降。
2014年9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用正式公文通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限令《炎黄春秋》在两个月内完成调整,将主管部门从原来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改为文化部属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否则便吊销执照。如此管理举措,无疑有压缩《炎黄春秋》自由空间的嫌疑,收编意味,非常明显。一时之间,《炎黄春秋》的命运迅速引来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担忧。可以这样说,外界担忧《炎黄春秋》的同时,其实是对中国时局的担忧。如果连实力强大的《炎黄春秋》都遭遇危机,中国的未来难免令人堪忧。为了应对突然而来的危机,《炎黄春秋》主动换人,曲线自救,请来胡德平、陆德等力挺改革派的红二代担任社长和常务副社长,专门负责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自由空间。对此,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认为《炎黄春秋》主动换人是一件好事:“这样很好,《炎黄春秋》做了领导机构做不成的事情,我相信、我希望胡德平先生和陆德先生,做得跟杜导正先生一样出色,甚至于可能超过。我相信这也是杜导正先生的愿望”。
经此一役的《炎黄春秋》能否依旧保持相当大的言论空间,不容乐观。从图书出版、新闻媒体、网络风暴再到《炎黄春秋》遭遇的危机,足以说明管理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正越来越紧。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层以改革的面貌示人,通过强势反腐和一系列改革,正在帮中共重新拾回人心。可是,如果因为《炎黄春秋》事件导致许多本来可以成为改革有力支持者的人失去信心,让温和的人变得激进,则非常不恰当,既不是理性的政治家所应该看到的一幕,更不是所有关心中国时局的人所愿意看到的局面。如果《炎黄春秋》最终未能突围,丧失编务自主权,不利于新一届领导层辛苦建立的改革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一届领导层不能也不应该让《炎黄春秋》出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