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15 | 來源: 人民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文革 | 字體: 小 中 大
史良得知,宋慶齡提出對宋子安應“加以區別”,因為宋子安聽從她的勸告留美未追隨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子安因此留美未歸。現上海愛棠路壹百九拾號為宋子安私產,已為人民政府接收,孫意對宋子安應與對蔣、宋(子文、子良、靄齡、美齡)、孔等加以區別,方使子安覺得聽孫話果有出路。”為此中央致電上海市委:“請你們查明該號房產如屬宋子安,可交與孫夫人代管,俟宋子安將來回國時再行解決。”(《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1冊)
此外,宋慶齡曾在1949年6月去過南京中山陵,稱“中山陵壹帶環境比較雜亂”。她還對自己是以特邀代表、民革代表還是婦聯代表身份出席新政協會議,心存疑問。(張皓、葉維維《北上: 新中國成立前宋慶齡的心路歷程》,《黨的文獻》2011 年第5 期)
史良勸慰宋慶齡,即使因體力不支不能每天到會,也應當參加開幕式。宋慶齡“為之動容”,請史良從北平回上海後再商量決定。史良據此估計,“鄧親往勸駕必成”(《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1冊)
“勸駕必成”
7月1日,周恩來代中央擬電,囑鄧穎超再次勸說宋慶齡: “請其參加新政協,至於參加政府事……到平後再說”;“為之講解各種情況和我黨政策”,並對上述誤會“予以解釋和道歉”。同時,她所關心的壹系列問題也得到中共方面的妥善解決。
周恩來再次向史良了解情況,史良認為孫夫人參加新政協是可以做到的,而孫夫人最怕熱,如柒月中旬北上正好避暑,即使八月初南返,八月中仍可由史良陪伴其北上。
經多方努力,宋慶齡同意7月10日後北上,但“只擬在北平住半月到壹個月”,因為“須在8月6日前趕回上海為其姨母祝壽”。雖然中共中央已將10月成立新中國的計劃先行溝通,但是宋慶齡只願參加新政協會議,並不打算參加中央人民政府。
7 月9日,周恩來代中央起草了致華東局、上海市委並鄧穎超的電文,希望將行期推至8月6號以後。接中央電報後,鄧穎超於7月11日拜訪宋慶齡,向她轉達了中央9日來電的內容。宋慶齡表示“在短期內往返北平、上海兩次,病體很難支持。為了能出席新政治協商會議,赴北平行期以八月為宜。”當鄧穎超告訴她自己將留在上海陪伴她北上時,“她很喜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