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17 | 來源: 鐵血網 | 有14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那就徹底退出(港籍)吧。”梁楠打算。但事情卻變得更復雜,由於陸港兩地實行不同的戶籍制度。根據內地相關條例,壹個自然人只能在壹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即居港權與內地戶口不可兼有,壹定要放棄其壹。
梁楠前往派出所咨詢,被告知要為孩子上戶口“必須放棄香港身份”。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答復是:香港居留權的原則是“壹經擁有,永不喪失”,“香港現行法例並無放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條款”。
這成為壹個難解的悖論。在香港,公民身份的確立實行“落地原則”,只要壹出生就自然擁有且很難自由放棄,但內地的戶籍制度又執行單壹戶籍原則,將這些“雙非”家庭推進兩難的境地。
“我們是真正的夾肉餅。”另壹位家長在論壇中感歎。處於兩地夾縫的“灰色地帶”,“雙非”父母只得鋌而走險——既然需要內地戶口,與之沖突的香港身份又無法放棄,為了孩子,“不如兼得魚和熊掌,不擇手段讓贰者並存吧。”
“原來中國籍是世上最難入的”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梁楠不約而同產生同樣的想法。在“深圳房網”、“生兒育女社區”、“眼界網香港生子版”幾大論壇中,雙非家長們無時無刻不在熱烈討論。只是情況已悄然發生變化。
以前,“香港生子攻略”、“赴港生產日記”等議題炙手可熱,不少像梁楠壹樣抱著“香港夢”的主婦也壹度從這裡獲取動力。
如今,她卻發現另壹些議題在悄然“升溫”:有沒有人後悔去香港,如何給孩子上內地戶口,如何放棄香港身份等。即便是探討擇校問題,家長們也繞不開對戶籍議題展開壹番辯論。
給兒子上內地戶籍成為梁楠壹家最大的問題。丈夫張侃是生意人,往返於北京深圳。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梁楠壹周柒日有伍天在香港陪讀,剩下兩日,累計壹日“折騰”在往返路上,過關、查證,幫親友捎帶港貨。最後壹日,才能和兒子回到深圳家中。若碰巧丈夫出差,他們便與“異地”無異。
“現在我只想孩子能盡快拿到內地戶籍,壹家團聚,回到原點。”梁楠說。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梁楠的新方案迅速“出台”:第壹招是買房落戶,到深圳或京津地區。經過查詢,梁楠發現,執行多年的購房入戶政策深圳自2012年停止執行。
隨後,梁楠打聽到,天津有允許港籍人士全款買房給予“藍印戶口”的政策,她和丈夫都很興奮。張侃准備“咬咬牙買房,全家搬到天津”時,附加條件又如壹盆冷水潑下來:限拾八歲以上港人入戶,“雙非”孩童不可以。
第贰招梁楠又打上了台籍的主意。依據深圳市的規定,外籍或台籍子女不僅可以進入公立學校,在私校就讀的也能獲得津貼補助。她覺得這是壹條兩全其美的途徑,起碼可以以稍“正常”的方式回歸內地上學和生活。
通過朋友關系,梁楠花了壹個月混熟了壹個台商太太群。“當頭壹棒”隨即而至。台灣朋友告訴梁楠,根據她兒子目前的情況,她最好先讓兒子移民到其他國家,再以旅居海外華人申請入台籍。
但也有問題,台灣男人要服兵役,多多是個男孩,梁楠又不舍得。
這個時候,香港身份又壹次顯示了它的“頑強”。梁楠被台灣朋友告知,香港身份不會因為是否入台籍而失去。壹個著名的先例是台灣籍作家龍應台,她就任台灣地區公務人員時,“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曾主動提出放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並寄回身份證。香港方面表示“恐無機制處理”。也就是說,折騰半天還是個偽命題。”梁楠只好放棄,她覺得如果不完全撇清“香港身份”,多多回內地的其他計劃都不可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