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22 | 來源: 獨臂老宋的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紐芬蘭】追尋鮮活的味道 聖安東尼,維京盛宴
聖安東尼(St. Anthony)是壹座位於紐芬蘭島的西北端的小鎮,這裡離格陵蘭隔很近了,人口叁千,只相當於咱國內壹個村子的人數,但卻是紐芬蘭島北端最大的城鎮。
這裡是出海觀鯨和冰山的好地方,但必須天氣好,我們來的時候趕上風浪無法出海,不過聖安東尼保留著維京人的文化,“維京(Viking)”最初的意思就是離開,維京人就是喜歡到處冒險旅行的人,他們是指身材高大的北歐海盜,到處搶劫掠奪。大約1000年前,在冰島和格陵蘭的維京人首次來 到了北美洲,在這裡設立了營地,與當地土著因紐特人進行貿易。後來由於某種原因兩個民族之間發生了沖突,勢單力薄的維京人被趕回了格陵蘭。如今島上遺留下 維京人住過的土山包,後來被重建並成為世界遺產。喜愛海盜和維京人傳說的驢子在聖安東尼,可以親歷“海盜”生活,品嘗最鮮活的維京盛宴。(圖38張)
由於地理更靠近歐洲,壹千年前維京人在此落腳,上個世紀的紐芬蘭大淺灘有取之不盡的鱈魚,吸引了大批歐洲漁民來此季節性捕魚,據說早期人們用藍子就能撈到鱈魚。
維京人首先發明了利用北極圈幹冷的海風風幹鱈魚,並在冰島建立了鱈魚風幹站,他們把風幹鱈魚當成重要的商品進行貿易,只是紐芬蘭當時並沒有成為維京人的鱈魚基地。後來,巴斯克人(現居住在西班牙北部沿海的歐洲少數民族)發現了紐芬蘭鱈魚漁場。巴斯克人是天生的航海家和漁民,他們在紐芬蘭開始了大規模的鱈魚捕撈,並用從羅馬人那裡學來的技術用鹽醃制鱈魚,並將醃制的鱈魚運回歐洲銷售,大發其財。醃制鱈魚需要大量的食鹽,而北歐陰冷潮濕的天氣使海鹽生產效率很低,因此維京人的醃制鱈魚生意就沒有發展起來,巴斯克人則利用他們身處南歐的有利條件,從西班牙出發時裝載著滿船的鹽,返航時則滿載著碼放得很高的醃制鱈魚。漁民們對於優良的漁場總是守口如瓶的,巴斯克人嚴守著他們的秘密,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巴斯克人在1497年約翰.卡伯特探險之旅之前就已經達到北美洲。
後來,當地漁業轉化,許多強壯的年輕人紛紛離開,留下的人扮演起古維京人的生活,住在土山包裡,吸引著游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是劫財還是劫色?“不如留下來做個壓寨夫人吧!”
燈塔在紐芬蘭幾乎無處不在,每壹個燈塔都有不同的故事和傳奇。在過去,燈塔是紐芬蘭和整個加拿大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公共設施,如今的衛星定位儀已經代替了燈塔,但懷舊的加拿大人還是將很多的燈塔保留了下來。紅白兩色相間的燈塔,從遠處望去非常醒目,仿佛在訴說著紐芬蘭悠久的捕魚歷史。
我們看到的是聖安東尼的地標,這裡基本是北美大陸最東端了,與不遠的格陵蘭島隔海相對。
其實看似海盜山寨般的土山包是個維京人的餐廳,晚上會舉辦維京人的聚會晚餐。
內部的擺設服務員的穿著都和“海盜”相關,仿佛回到了大航海時代。
所謂的“壓寨夫人”就是餐廳服務員。
晚餐是自助餐形式,除了維京人鍾愛的海鮮,還有各式沙拉和炒飯,吃好喝好還要玩的盡興,這才是粗狂的“海盜”性格,幾位“壓寨夫人”跟在座的客人玩兒起了舊時的維京游戲。
幾輪互動下來,全場笑聲不斷,著實令人開懷。
來聖安東尼真正要品嘗的“維京”大餐還要說位置極佳的Light keepers餐廳。自從1992年加拿大政府頒布了鱈魚的禁漁令後,漁業轉化,鱈魚時代已成往事,如今味道鮮美的野生北極蝦才是紐芬蘭的地標美食。
北極蝦生長在紐芬蘭沿海200-250米深海,曾經是鱈魚和其他底棲魚類的食物。隨著鱈魚數量的大量減少,北極蝦得以“茁壯成長”。北極蝦個頭不大,顏色橘紅,因為是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冷水中生長,因此生長速度很慢,肉質緊密細膩,口感甜鹹雜糅,同時價格經濟實惠,在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大受歡迎。隨著北極蝦在中國和俄羅斯市場的暢銷,北極蝦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並逐漸高過鱈魚價格。這種“無心插柳”的變化,使失去鱈魚資源而憂心忡忡的紐芬蘭漁民重現燃起了希望。如果你今天去問壹位紐芬蘭的漁民,是否很懷念過去的鱈魚的時代,他很有可能裂開大嘴“沒心沒肺”地告訴你:我喜歡北極蝦!當然,在經歷過鱈魚資源崩潰的慘痛教訓後,如今的加拿大政府和漁民都意識到“可持續漁業”的重要性,他們壹邊繼續禁止商業捕撈鱈魚以恢復鱈魚資源,壹邊對北極蝦等漁業資源實行了嚴格的捕撈配額制度,確保北極蝦不會重蹈鱈魚的覆轍。
Light keepers餐廳緊鄰“海盜”餐廳,紅白搭配的內飾給人簡約溫暖的感覺,坐在其中可觀燈塔海景。
桌面上的調味瓶也是聖安東尼的地標“燈塔”。
招牌菜除了大名鼎鼎的鱈魚,壹定要嘗嘗味道鮮甜的北極蝦。
在聖安東尼的碼頭常常可以看能到出海捕撈北極蝦的船只,聽說這種漁網叫“拖網”,漁網非常先進,只能捕撈到北極蝦,其他魚都從網裡能游出來,船上的浮漂可以讓漁網盡可能的不拖到海床,這樣,海底的其它生物就得以保護。
當滿載的捕蝦網打開,北極蝦傾瀉而出的時候,基本上看不到其他海底生物摻雜在其中,這是我們在紐芬蘭最大的北極蝦蝦仁加工廠加拿大清水(Clear Water)公司了解到的。
在加拿大,近海捕撈的北極蝦不是立即在船上煮熟的,而是在船艙中加冰,等運回岸上再送到蝦仁加工廠中加工的。在全自動化的北極蝦蝦仁加工廠中,新鮮的北極 蝦首先被清洗、煮熟,然後送到由壹排排不銹鋼鋼管排列成的流水線上,不銹鋼鋼管之間的縫隙可以自由調節,通過相鄰鋼管之間的反方向轉動,北極蝦在縫隙中被 輕輕地擠壓,蝦殼逐漸褪去。
褪殼後的蝦仁,上面還粘連著很多蝦殼和蝦須,需要經過幾次反復沖洗和震蕩,幹淨的蝦仁才逐漸顯露“盧山真面目”。蝦仁隨後被浸泡到冷水中洗澡,然後再通過平板速凍機,形成壹粒粒晶瑩剔透的冷凍蝦仁,最後經過分揀後裝袋。
北極蝦的蝦仁,主要出口到歐洲和美國,是當地人喜愛的叁明治、沙拉、雞尾酒蝦仁等常見菜肴的重要配料。現在,北極蝦蝦仁也越來越多地擺上中國人的餐桌。
野生北極蝦,最主要的產地就是加拿大的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北極蝦學名北方長額蝦,也叫冷水蝦,是紐芬蘭在鱈魚資源衰退後最主要的兩個商業捕魚品種之壹(另外壹個品種是紐芬蘭的雪蟹)。北極蝦捕自紐芬蘭聖勞倫斯灣和紐芬蘭及拉布拉多外海的200米-300米的深海,冰冷純淨的海水是北極蝦生長的絕佳海域。在這裡生長的北極蝦,營養豐富,富含很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B1、B2。目前在中國市場也可以很容易買到加拿大的野生北極蝦,在各大超市和各大電商(順豐優選、我買網、天貓、京東、壹號店、本來生活、沱沱工社等)都可以買到,價格也很吸引人。
我們國內市面上銷售的基本都是煮熟的整只北極蝦。
煮熟的整只北極蝦來自於遠海捕撈的大型船只,由於遠離海岸,無法立即卸到岸上的加工廠中進行處理,為保證質量和新鮮,就需要在船上立即將新鮮打撈上來的整只帶殼北極蝦煮熟,並迅速在零下30攝氏度下冷凍,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北極蝦的質感、營養和鮮度。
這些是近岸捕撈的北極蝦,因此沒有經過船上煮熟,而是用加冰的方式儲藏,漁船靠岸後立即被裝上集裝箱車,送到附近的北極蝦蝦仁加工廠加工成蝦仁。
我的司機Darrell是壹個漁夫世家,祖上從愛爾蘭移民至此從事捕魚業,沒有子承父業,如今他卻是壹名海警公務員。這是他的父親的船隊最後壹次出海捕撈。
時間:2014年8月17日-24日? 地點:加拿大 ??紐芬蘭???聖安東尼-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