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22 | 来源: 虚室生白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既然撤退是中朝军队的集体决策行动,那志愿军60军180师“被俘七、八千人”,是否跟朝鲜人民军有关呢?根据当时具体战斗部署看,也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中,180师处于中线战场,前后左右均无朝鲜人民军,从180师所在60军军长韦杰后来的战斗回忆总结看,不但没有一字批评朝鲜人民军,反倒对志司、兵团、志愿军友军三个层面做了含蓄的批评,尤其点名提到了63军不告而撤对180师造成的危害。
对于180师全师被围的惨败,彭德怀是何反应,据时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参谋长的李懋之回忆:
由于180师的问题,兵团和60军都做了检查。部队进行休整和总结。这时彭总打电话来,叫三兵团去汇报战斗情况,说180师一个整师被敌人打烂,这在红军作战史上还没有过的。兵团首长知道彭总的脾气,都不敢去,最后党委研究让李懋之去。李懋之到志司见到彭总,彭总既没有骂,也没有训,面带微笑说:“你来了,你们副司令、副政委怎么没来?”李懋之说:“他们不敢见你,打了败仗怕你骂。”彭总笑着说:“打败仗骂也不解决问题,就怕成这个样子?总结经验教训就行了。怕我顶什么事。”李懋之汇报后才知道问题不仅是三兵团的,39军没有按时接防,让敌人钻了空子也是问题。彭总说,“我们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上也有错误,该接防的部队没有按时到,我们督促不够。但180师遭受损失,你们负主要责任。告诉你们头头不要抬不起头来,胜败是兵家常事。不过损失是严重的,你们一定要很好接受教训,各级认真总结、检讨,提高部队战斗力。”李懋之请示如何处理一些人的责任,彭总说,要处分就把那个师长撤了吧。彭总留他吃过晚饭,天黑后他回到兵团。王近山问他:“怎么样?骂的凶不凶,发脾气大不大?”李懋之说:“彭总一点没发脾气,他带着笑容说话,还做了自我批评,说39军没有按时接防,志愿军司令部也有责任。”翌日,他把彭总的意见向兵团领导作了全面汇报,大家一致同意彭总的意见,决定部队进行整顿,将180师师长郑其贵调兵团司令部任管理处长。(滕叙兖:《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
可见,彭德怀对于自己人都没发脾气,而且说180师惨败的志愿军司令部的指挥也有责任,完全没有提到人民军“临阵脱逃”的问题。
当时,由于人民军第一军团后撤,确实有过导致志愿军第65军右翼暴露的情况,但据曾在第65军担任团长、参加过第五次战役的张振川回忆:“65军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抗击敌人的进攻,虽然有几次军战斗队形被分割,有的师团被敌包围,但连一个连也没有被敌人吃掉。”所以,彭德怀也没有因人民军撤离而发怒的借口。
“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这一传言,其实也与彭德怀与金日成关系确实紧张有关。双方为军队统一指挥权归属、越过三八线后是否继续南进、铁路运输补给线管理权、停战谈判签字时机等问题上,双方屡起冲突。
据沈志华教授研究,战争发动之时,金日成就没有告知中国,“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知道这一消息的”。直到1956年,彭德怀和李克农还曾质问金日成:朝鲜战争到底是谁发动的?是美帝国主义发动的还是你们发动的?
第一次战役期间,由于中朝协调不力,甚至发生过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事件,彭德怀开始考虑军队指挥权归属的统一,但金日成对此始终不配合,直到由斯大林表示“完全赞同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金日成才妥协。
由于两人的怨念,金日成还有过近乎“落井下石”之举。金日成在获悉彭德怀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被批判后,曾致电中国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赞同对彭的处理,并要求亲见毛泽东,有很多事要对其说”。
参考资料: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