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10 | 來源: 劉雨澤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在《讓子彈飛》裡,群眾是鵝城的那群呆鵝,他們見利忘義,沒有承擔,在危險面前束手束腳,亦步亦趨,但在利益面前,又厚顏無恥,恣意張狂。
《壹步之遙》裡同樣如此。那些圍觀者,如同嗜血的蒼蠅,他們吞咽著別人屍體釀就的香艷八卦,沒有任何愧色,反而像是正義在手的法官,他們總是有著特異的能力,用精神勝利法成為這個世界人畜無害的聖人。
與對群眾的嚴苛相對應的,是他對那些遺老遺少們深刻的執念。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壹個革命小將血色殘陽的春夢,壹大群人的悲劇成了壹小撮人青春荷爾蒙的祭奠場,壹個宏大慘烈的時代,成了理想主義夢碎的陪襯。《太陽照常升起》同樣如此,從南洋回來的烏托邦夢想家,風流倜儻雄姿英發,卻在真實的運動中香消玉殞。《讓子彈飛》裡的張麻子是壹個偽裝成土匪的理想主義者,可惜的是,民國初年改天換地的建國偉略壹瞬間變成爭權奪利的斗獸場,於是他只能用做土匪這種行為藝術來調劑他的苦楚。
至於《壹步之遙》,馬走日是真正的清朝遺老,面對那個改朝換代之後的時代暴發戶,他把自己裝扮成大騙子,在游戲人間中麻醉自己,最後在生死游戲中,他卻無奈酸楚地發現自己比自己預想的要高尚。
細想壹下姜文的所有電影,其實都在講自己的那點心事,那個正統紅孩兒的傷感。有意思的是,姜文的這種驕傲成了有些人喜歡他的原因,就如同冷血的庫布裡克壹樣,他們在對民眾皮裡陽秋的諷刺中獲得了民眾授權給他的榮耀。
世界總是這麼詭異,或許是楊德昌所說的“沒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姜文強力的影像成了某種聖諭,這是壹種智商上的伍體投地,是崇拜者和偶像之間隱秘的SM游戲。或者說,人類都太善於精神勝利法,都天然地把姜文視為同類,而把姜文所流露出對整個平庸世界的不屑視為只是射向其他人的利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