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25 | 来源: 栾泠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先富民而后足兵是华中各根据地财经工作的要旨。一精兵减政,脱产党政军人员控制在当地农民总数的2%以下;二减租减税发展农业;三扶持发展民间小工商业;四水利富民:各地都搞水利公用建设。六师、七师最出色。至建国初期华东财政占全国财政的70%。”
新四军的这许多创举,以及在军事、财经方面的巨大成就,当然是集中了全军指战员的智慧,共同拼搏的结果。但是作为新四军的政委、党委一把手的饶漱石,应该说对这些工作的研究、决策和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关于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人说,“淮海战役是二野打的。”这不符合事实。这里想从《辞海》1979年版中摘录相关的记述来说明这一问题。《辞海》说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共六十余万人,……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了淮海战役,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围歼了国民党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伯韬。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三个半师,共两万三千余人,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起义。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第十二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同时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并将其突围的第十六兵团歼灭。……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1月6日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四日战斗,全歼第二、第十三两兵团,俘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战役至10日胜利结束,历时六十五天,全歼国民党军五个兵团和一个绥靖部队,计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内有四个半师起义)共五十五万五千人……。”
《辞海》中对淮海战役的上列综述,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从中看出,淮海战役实际上是以华东野战军为主,中原野战军配合共同完成的。从兵力配备来看,华东野战军动用了16纵队,中原野战军只用了7个纵队;从战果而言,华东野战军歼敌4个兵团,中原野战军只歼敌1个兵团,也是中野和华野协作完成的(有材料说,华野派了两个纵队支援。)所以说“淮海战役是二野打的”与事实不符,是一种偏见,不足为信,就像当年井冈山“朱德的扁担”变成了“林彪的扁担”。
我们党历来讲究问责制:工作出了问题,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工作取得的成绩,自然也是与领导者分不开的。淮海战役的胜利,作为华东野战军的政委----饶漱石自然功不可没。
第三、关于接管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饶漱石任中共华东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当时有一种说法:解放上海容易,治理上海难。多年后,事实告诉人们,共产党不仅能解放上海,而且能够治理上海,并且治理得很好。
根据有关材料记述,当时中共上海市委主要釆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新四军以及华东各战区多年来锻炼、培养出来的一大批治国理财精英的积极性和智慧。以曾山(华东财委主任)为首的华东财委进驻上海后,根据当时上海的乱局,立刻废止了法币(金园券)的流通。一律改用人民币作为交换的手段;同时大力组织商品供应,使上海市民感到市场物资丰富,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物价平稳。与此同时,对那些黑市交易和投机倒把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很快建立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上海市委决定,帮助企业家尽快恢复生产,敦促商店立刻开门营业,并在税收方面作了整顿和改革,为时不久,在上海就建立起了崭新的经济秩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