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1-13 | 来源: 吴桐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投资行为发生之前,是先要看消费者需求,在当下中国电影观众中,显然名人的粉丝要远远多于电影的粉丝,他们不需要电影中的艺术,甚至也不是在消费电影中的娱乐----娱乐也是需要技术的呀----而仅仅是消费电影背后的那个名人的光环。而名人的标准,又离不开“成功”,成功的标准,又离不开有钱。所以有人才说,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其实是首富马云,只不过他没时间去赚这种小钱。
这让人想到比马云更成功的乔布斯,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商业艺术家,有出色的创造力,甚至还投资过动画电影领域的巨头皮克斯,但他如果转行做导演拍电影,恐怕不会有多少美国人会觉得他能成最卖座的那一个。他的粉丝量可谓巨大,但可能没那么盲从盲崇,所以“乔教主”不可能通吃,美国电影高手如林的环境也不允许这种通吃。当然,以“乔教主”的志向,大概也不屑于这种低级的通吃。
“粉丝电影”的粉丝是可怜的,那些喊着“粉丝电影时代”的商人们其实并为将其奉为上帝而提供贴心服务,而是当做好宰不费刀的肥羊,等到2017年进口片配额开放,好莱坞大举入侵之后,他们就会换个方式和名人一起榨取粉丝的油水,或者离开那些名人,转身去投资好莱坞电影。而那时,中国电影将为今日的虚火和畸形付出代价。所以,作为观众,还是忠于电影本身吧,无论何年何月,电影从不亏待它的粉丝,电影也会比“粉丝电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