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2-09 |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更让我们好奇和期待的是,曾经作为整整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的王朔,在消失多年以后“浮出海面”。作为编剧的他,已经凭借《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一步之遥》和这次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让我们对他有了重新认识;作为作家的他,又在孵化着另一个怎样的意外?
王朔
王朔:撒旦就是我的宿命
第一次我们聊了三个多小时,从历史不存在处,聊到时间不存在处。笑语晏晏,录音笔忠实地走着。然而回家一看,一向靠谱的录音笔诡异的空无一物。就好像他不该说,我不该听。唯有记忆能证明这场对话真实存在过。
“我有点儿迷信,没有写完的小说不能提前跟人说,就像做饭一样。”做到一半的饭菜揭了锅盖,就走气儿了。但他如何能忍得住那些写到high处的得意,不说不说,还是说了。理想中写到三、四十万字的长篇,现在已经写了二十三万字。“出版不出版,在哪里出版,都无所谓,在我死前端出来就行。”
他现在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早起,早睡,越来越像一只猫。猫睡,他跟着睡;猫起,他跟着起;猫打个哈欠,他也困意袭来,要白日盹过去。
他与时俱进地用上了微信,但在朋友圈只看不说话。微信头像是他的爱猫多多,一只始终带着童稚萌的美短折耳,那张猫脸上的五官和表情,怎么说好呢?仿佛这猫也是王朔亲生的。
王朔在人类世界的女儿,当然,大名小名,都叫咪咪。在他正在写作的史前小说里,戏仿少典部落“有熊氏”,有一族人叫“有猫氏”。
他走路也像一只猫,夹着,肩膀端起来,脚头落得很轻,悄没声息。他说,这是从小在部队大院生活的结果,长期集体群居,个体都恨不得把自己闭合收缩起来,不打扰别人不是最高标准,而是为人的最低标准。在这个单身汉别墅里晃荡的每个活物都是一出默剧:两只猫以幽灵和梦游者的方式间或闪过,电视里上演着狗血剧情,但是音量被主人无情地掐掉了,男女主角激动的面部表情配合着嘴唇无声地一张一翕,像两条鱼在努力传情达意。据说这是他长期以来习惯的看电视方式。窗外天气阴冷,寥无一人,空气里的凝固感,让人错觉瞬间就会有雪花落下。老王望着雾蒙蒙的窗外,什么霾不霾的胡咧咧,这就是他在美国时朝思暮想的“北京灰”啊!
在他的工作间里,有一张形制仿佛供桌一样的长条高几,上面散放着十来本旧书,都是最近在看的,从那些发黄的页码来看,应该是他写史前小说的参考典籍。打开在正看到的地方,扣着,这样方便随时取阅。他用这些东西供养自己。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