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2-21 | 來源: 浙江在線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潛規則 | 字體: 小 中 大
玄宗不愧為壹代風流皇帝,在選妃侍寢工作中也是不斷創新,不久又發明了“蝶幸”法、“螢幸”法、“香幸”法等。春秋季節,玄宗令後宮妃嬪們在門前栽花,他追隨著壹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誰的門前,當晚便宿在該處,稱此法為“蝶幸”。到了夏天,又使妃嬪們競相撲捉流螢,以先得螢蟲者受幸,稱之為“螢幸”法。向妃嬪發射香囊,以中者得幸,即為“香幸”法等等。由於進御的女子太多,玄宗難以壹壹記住她們的姓名和相貌,便又發明了壹則風流辦法,將已進御的宮女臂上,打上“風月常新”之印,再漬以桂紅膏,使印記牢固,經水洗不褪色。
自楊貴妃入宮後,“集叁千寵愛在壹身”。銼角媒人、蝴蝶和“風月常新”印都派不上用場,後宮女子只得在柒夕向牛郎織女訴幽情了。
肆、“風流箭中”法
“風流箭中”法的發明者為唐敬宗李湛小同志。別看這位小皇帝15歲即位,18歲就over了,但得益於其先祖唐玄宗良好的風流基因的遺傳,早早熟諳男女之事。
敬宗他發明了壹種風流箭,用意也是決定侍寢之事。用竹皮做弓,紙做箭,紙中間密貯龍麝末香。後宮妃嬪們聚在壹起,敬宗搭箭壹射,中箭者濃香觸體,了無痛楚,夜中侍寢。當時宮中有俗語:“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伍、“托夢自薦”法
聰明的嬪妃也會很巧妙地向皇帝自薦。而“托夢自薦”法的發明者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話說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後的壹個小宮女。
有壹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了起來。她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了壹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而此時的真宗正為沒有兒子而犯愁,聽了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果然於隔年就生下了皇子。
六、“姐妹引薦”法
有時嬪妃之間也會相互引薦。歷史上利用“姐妹引薦”法得益的典型案例要數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妃了。
話說趙構生母韋氏,18歲時以處女之身被選進了端王(即後來的徽宗)府,成為端王趙佶寵妃鄭王妃(即後來的鄭皇後)的壹名侍女。因長得高大豐壯、膚色發黃而難以勾起趙佶同志的性趣。不久她結識了壹位同為服侍鄭王妃的喬氏宮女,這位喬氏妹妹呢,生得是身形優美、嬌小玲瓏、肌膚白嫩,不過在粉黛如雲的後宮,當時同樣沒有引起趙佶同志的注意。她們兩人情同手足,因耐不住寂寞而搞起了同志戀,並約定:“先貴無相忘”。後來,端王成了徽宗,喬美人終於得幸於微宗而成為貴妃,便向徽宗推薦韋氏,但徽宗望著身邊這位相貌平平卻說不上丑陋的女子,著實表現不出性致。直到壹年的中秋節,喝得酩酊大醉的徽宗,來到了喬貴妃住處意欲再次臨幸喬美人,喬貴妃趁機讓韋氏蒙混上床,品嘗了壹生中第壹次而且也是她與徽宗唯壹的壹次男女之歡(有傳聞在靖康之難後韋氏隨徽宗等北上被金人凌辱生子)。可以這麼說,沒有喬妹妹的引薦,韋氏就不可能得到宋徽宗的臨幸,就不可能有康王趙構(即後來南宋皇帝宋高宗),也就可能沒有南宋王朝的延續(因為在靖康之難中,宋太宗名下後裔除了趙構成為漏網之魚,其他男性們全部當了俘虜被弄到遙遠的東北勞動改造去了!)。
柒、“皇帝誤幸”法
有時,帝王的煳塗加上寵妃的任性,會鬧出所謂誤幸之事。上面提到的徽宗臨幸韋氏,可以說是在喬貴妃的幫助下借徽宗酒醉而成就了韋氏,也算是徽宗的誤幸之事。然而,早在西漢時期,漢景帝也幹了壹件類似的事情。話說有壹夜,漢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願侍寢,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壹番去見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辯,以為唐兒就是程姬,壹番恩受纏倦之後,便使唐兒懷孕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