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2-22 | 來源: 喬克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奧斯卡雖然願意獎賞給創新的人,但那卻不是真的在乎藝術,如果這個藝術再加上壹點沉悶的話那就更沒戲了。比如最佳外語片獎給了《修女艾達》,而不是更凜冽的《利維坦》或者壓根沒進最後伍部提名名單但更具張力和思辨反思力量的《冬眠》。
某種程度上來說,奧斯卡也相當照顧了“這是壹個看臉的時代”這句現代諺語。所以邁克爾·基頓輸給了《萬物理論》的埃迪·雷德梅恩。小鮮肉雖不至於,但叁拾叁歲的埃迪·雷德梅恩就拿到奧斯卡影帝還是很不扶老但攜幼的。更何況《萬物理論》又是壹部拾足的美國主流電影的架勢,平庸乏味、亦步亦趨,沒有犯錯可也缺乏驚喜,正是這樣的設置為“小雀斑”的發揮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令其成功地詮釋了壹位當代人物。
這個世界仍然也只能是所謂主流價值觀掌管者們的,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這壹點,不是沒有英雄來掀翻這個破敗而腐朽的世界,而是我們更願意承認伊納裡多這種劍走偏鋒且越走越正當、越走越理直氣壯直通主流價值核心的人,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代表。
而姜文依然不是這個時代“主流價值”的掌管者,不過他確實曾是主流的既得利益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