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3-03 | 來源: 果殼 | 有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昨天壹邊改我的基金,壹邊聽著柴靜的霧霾片。雖然我電腦有兩個屏幕,柴靜壹個屏幕,基金本子壹個屏幕,但是沒心思看柴靜的。6號就要交本子了,心裡還是覺得沒底,做科研的都明白這每年過年期間的焦慮。時聽時看了壹個小時之後,禁不住專心看起柴靜的片子來,心想:我的基金本子要是講故事能講得這麼好,那就不用愁了。
決心做科學家之前,做過半年記者。做記者是半路出家且算不得專心,但多少是有些經驗。霧霾片出來之後,網上壹片叫好,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我;當然,以科普黨壹貫的秉性,其中挑硬傷的也不少。其中有幾個典型的問題,我覺得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有專業知識的科普黨,都存在壹定誤解。抽壹個小時寫基金的時間,算替人回答壹下。
1, 柴靜是否具有調查科學問題的能力?
這個問題之所以尖銳,因為有之前崔永元的轉基因片鋪墊。柴靜霧霾片我是全部看(聽)完的;永元轉基因片,現在看到9分35秒了,看不下去。不管柴靜還是崔永元,都有壹個調查記者的身份。我之前和人討論的時候說過,記者是媒體,媒體是信息傳播的途徑。當壹個記者忠實地傳播信息的時候,那麼他/她就是稱職的。
先看崔永元的轉基因片(再次對不起,我只看了不到10分鍾),拋出的壹個問題是,美國民眾對轉基因的態度如何。崔永元采用的是CCTV慣用的手法—采訪幾個路人。這能不讓人關視頻嗎?采樣偏差都大到天上去了,這種結論有可信性?在美國選舉預測民眾意願的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了,用下統計學手段會死啊。其它硬傷就不說了,我看不下去。
再說柴靜的霧霾片,柴靜在霧霾片中多次指出,自己看不懂數據。壹個記者看不懂數據很正常,產生數據,解讀數據是科學家的事情。柴靜作為壹個記者的任務是,如實地反應科學家對數據的解讀,並替民眾咨詢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給柴靜打9分。
柴靜的調查對象的選擇,比崔永元要合理得多,幾乎都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霧霾的主要受益者,受害者,管理者,被管理者,底層幹活,高層制定規則的,在霧霾片中都有體現。換個角度說,如果柴靜拋出來的問題是:霧霾的形成是汽車造成的,這個在科學界有爭議嗎?(模仿崔永元的問題)那麼,柴靜肯定能拿到壹個肯定的回答;在科學界,只要在研究的問題的,都是有爭議的問題。但是柴靜不是崔永元,我看到的霧霾片是在為壹個問題找答案,而不是為自己的假設找證據。
2, 孩子腫瘤和霧霾有關系嗎?
依然把柴靜和崔永元放在壹起比較。柴靜拍片的緣由有兩個,第壹,嗓子不舒服;第贰,孩子生下來帶良性腫瘤。很多人說感覺到柴靜在暗示孩子的腫瘤是霧霾引起的。嚴格來說,柴靜在霧霾片裡提出的科學假設是:孩子是良性腫瘤可能是霧霾?或者說環境污染。那麼,柴靜片中有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個假設。我沒有看到。腫瘤的誘發源是非常復雜的,足夠專門拍2個小時來說這個問題。霧霾片長103分鍾,其中絕大部分的篇幅用於講污染問題,將孩子的部分是從50秒開始到2分45秒結束,總共約2分鍾。與其說柴靜拍片的動力是給孩子得病找環境原因,不如說,她在努力給孩子留下壹個沒有污染的未來。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