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3-06 | 來源: 騰訊評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說明,大多數家長並不想犧牲自己的工作來照顧孩子,有孩子入托的需求,而這種需求的滿足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在這方面,英國的經驗就很值得學習,布萊爾政府時期,由於英國女性就業率上升,男性工作時間增加,越來越多的學前兒童需要進入托兒所。為此,英國大力整合兒童教育、保育資源,增加財政投入,推進社區兒童中心建設,為家長提供兒童保教、醫療保健、和家庭支持等壹站式的服務,並建立了大量的日托所,不斷增加兒童保育時間,以滿足了英國家長的需求。
英國政府之所以願意如此投入,是因為他們相信“學前教育的受益者除了兒童個人、家庭之外,國家是最大的潛在收益者”----良好的學前教育可以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女性就業率,促進社會公平,打造壹個更繁榮的社會。
英國的壹家托兒所
沒有完善的托兒所,即使延長產假,女性也不壹定會休
在這壹點上,日本的例子就很有說服力。 2013年,安倍政府為了促進女性就業,要求企業將現行法律規定的最長1年零6個月的產假延長至3年,但實際上,當時日本有壹部分大型企業多年前就開始實施3年產假制度,但這些公司休滿叁年產假的員工比例都不足10%。經濟條件不允許和影響工作前途,是從女性員工不願休假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講,雖然女性的產假可以休3年,但按日本法律“育兒休假補貼”卻領不滿叁年,如果孩子滿1歲後沒能進托兒所,最多只可以再領取半年。也就是說,如果新媽媽打算自己在家照顧孩子,那麼以後壹年半就只能依靠丈夫過活了。換言之,即便發達如日本,叁年產假也是太長了,政府補貼不了那麼久,對於家庭的負擔也過重。
同時,女性的生育適齡期壹般是在20歲到39歲期間,而對於職場女性來說,這也是積累經驗和實力的關鍵時期,休3年的產假對職業生涯是很大的打擊,很可能壹生再無晉升的希望。因此,很多職業女性和有孩子的日本家庭更希望政府的育兒支援能放在金錢補貼和社會保育服務的基礎建設上。Toray經營研究所的渥美由喜就認為,“日本目前需要的是能有利於新媽媽的工作環境以及方便男性獲得產假的組織結構,完備的托兒所也不可或缺。”
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如發達國家完善,如果大幅延長產假,女性像現在壹樣,在產假期間得到全額工資,很難實現。延長假期的工資由誰發,發多少也是問題。如果勉強實行,為了養家糊口,恐怕很多中國女性也會和日本女性壹樣,早早的回到工作崗位。這樣,即使延長了產假,也是有名無實。
延長產假不如推動男性參與育兒
延長妻子產假不如讓丈夫壹起休“育兒假”
表面上看,延長產假是在保護婦女權益,但實際上還是把養育孩子看成是母親的義務。因為產假有著明確的性別指向,而且給予母親較長時間的產假而在壹定程度上固化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模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