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3-07 | 來源: 搜狐產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富士康 | 字體: 小 中 大
阿裡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4日離台前拜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續談雙方合作計劃,郭台銘、馬雲本周已連續叁天“形影不離”,同時,富士康近期計劃在大陸推出在線商城,富士康的計劃是,叁年內讓這個新購物網站的銷售額,超過大陸第贰大電商京東商城。富士康能成嗎?本文來自鈦媒體。
話說代工巨頭富士康又要做電商了,而且這次大張旗鼓,准備大幹壹場。近日,富士康旗下電商平台富連網正式運營,老板郭台銘的目標是計劃叁年內超過目前國內第贰大電商巨頭京東。為什麼選擇京東作為假想敵?可能是兩方面的原因,壹是富連網與京東的經營模式相似,可比性高;贰可能是郭台銘還在意往昔入股京東風波的梗,有點不吐不快。
這已經是富士康第N次做電商了,這次郭台銘的決心看起來還是挺大的,他徹底關閉了在天貓商城上開張不足兩年的富連網官方旗艦店,把人員和資源都集中到了富連網平台,有壹點點破釜沉舟的感覺。不過考慮到富士康之前的種種嘗試都難以用成功來形容,那麼這次郭台銘叁年超過京東的計劃又有多少勝算呢?
涉足電商,屢戰屢敗
作為典型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不甘永久為人作嫁衣,壹直夢想完成從加工企業向技工貿企業的轉型。
作為加工向技術方向的轉向,富士康可謂成就斐然:其在生產工藝的技術積累深厚,為業內翹楚;目前擁有數萬項技術專利,為持有專利數量最高的美國前20名企業之壹。但從加工向貿易方向的發展卻壹直不如人意,甚至可以用屢戰屢敗來形容。
2010年富士康經過多年的醞釀,推出“肆路門店+壹個網站”全消費渠道體系的宏偉構想。在這個體系中,包括富士康與麥德龍合作、意在線下與國美蘇寧對抗的“萬得城”;以“賽博數碼”廣場為主體的IT賣場;以超市為載體的“敢闖數碼”;以及覆蓋叁線以下城市的“萬馬奔騰”門店。而線上電子商務渠道,則是“飛虎樂購”。
這個陣容和計劃看起來很美,但最終發展卻令人失望。2013年3月萬得城電器關閉在上海的所有7家門店,折戟沉沙。雄心勃勃的“飛虎樂購”因為空降兵與老員工的內訌、投入過低等原因受阻,重新回到內部網購的定位。
而“萬馬奔騰”因為貨源、運營等問題成了“萬馬齊喑”,多地傳出關閉的消息。2014年6月又傳出其已經賣出持有“賽博數碼”的全部48%股份,相對而言較為順利的“敢闖數碼”發展非常有限,難當大任。
當年的宏偉藍圖,如今已成了壹張廢紙,徹底淪為電商同行的笑柄。
不甘失敗,再戰江湖
雖然出師不利,但損失並不大,對於龐大的富士康帝國而言根本沒有傷筋動骨。強人郭台銘,有著不屈不撓的頑強性格,當然不會就此認輸。從這點上說,富士康做電商還是蠻拼的。
也許是吃壹塹長壹智,這次富士康壹反早前的高調冒進,態度頗為低調,步子走得比較沉穩。早在2013年4月份,富連網成立,2013年7月份正式上線,最初是入駐天貓平台以旗艦店形式呈現。在2014年天貓618大促中,它推出自己的美國手機品牌富可視,單日出貨竟然進入大陸前伍,表現令人眼前壹亮。
2014年9月底,富連網正式推出了獨立域名進行試運營,從店中店擴展為綜合性電商平台。
這次富連網與“飛虎樂購”的單純B2C模式不同,它走的是京東模式,即自營+第叁方平台的模式。當然這也是現在壹些規模較大電商網站的通用路子,當當、蘇寧易購、國美在線、1號店等幾乎都從自營轉向自營+第叁方平台。
富連網面臨的幾大難關
由於之前的“肆路門店+壹個網站”全消費渠道體系遭遇徹底失敗,目前富士康似乎把開拓國內零售市場的重任都放在富連網身上。那麼富連網能擔負起富士康企業轉型的重望嗎?
首先,富士康能否對富連網有足夠的投入。
富士康雖說早就有轉型的想法,然而骨子裡卻壹直存在著重工輕商的思想。早年大張旗鼓地說要做大做強飛虎樂購,但給予的資金支持卻非常有限。據說僅僅給了當家人杜家濱9000萬元。
這在全國性電商平台大投入面前不過是杯水車薪,在實際運營中顯得捉襟見肘,根本無法實現團隊的設想。如果還是這樣小家子氣地支持富連網的話,估計前景現在就可以預料了。畢竟現在的電商市場情況不比前幾年寬松,早就是壹片紅海,撕殺慘烈。
其次,電商品牌的欠缺。
作為壹個代工廠,富士康的知名度足夠大,但知名度大並不代表美譽度高。因此,在電商行業,富連網頂著富士康的大帽子,並不具備任何品牌優勢,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弱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電商企業購買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天貓、京東、當當、國美等巨頭每年花在營銷和推廣的費用,都達到數以億計甚至拾億計的天文數字。
天貓作為純粹的平台,幾乎都是商家的鑽展廣告而不用自己花錢,但像京東2014年第贰財季就花了11億元的真金白銀,導致贰季度巨虧了數億元。知名電商刷存在感的成本都這麼高,何況是壹個新入的非知名品牌呢?
第叁,能否真正改變代工廠運營思維
其實要說早年富士康涉足電商的時間也不算太晚,但妨礙它成功的因素除了投入低和品牌弱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充分信任專業人士,而是用其固有的代工廠思維幹涉甚至主導電商網站運營,從而違背了市場規律,最終失敗在所難免。
不過所幸的是,此次富連網似乎吸取了當年的壹些教訓。據傳為了富連網運營,富士康壹次性從聯想電商部門挖了壹半人馬,在運營上總算有了比之前飛虎樂購有了更多的電商基因。而且先從天貓旗艦店做起,更多的可以看成是對新團隊的磨礪和學習,然後才在最近開通獨立域名試運營。比之前的高調冒進,顯得工作做得更為穩妥扎實。
不過去年11月內招99名年輕幹部充實到富連網骨幹壹事,似乎又暴露了郭台銘親信內部員工的老問題。其實從工廠內招員工無可厚非,但在專業人才延攬上,特別是電商網站的初期建設階段,公開招聘顯然比從代工廠更為有效。
第肆,對電商建設是否有長遠計劃和足夠的耐心
作為強人,郭台銘對於富士康有著絕對的權威和話語權。他本人對電商建設是否有長遠計劃和足夠的耐心,直接影響著富連網的未來命運。
之前也寄以厚望的飛虎樂購,當自己不惜重金聘請來的杜家濱與原有工廠派發生運營思路沖突時,郭台銘先是左右為難、猶豫不決,後來竟然撤下杜家濱,換上了壹個外行的老幹部當董事長,最終幹脆把飛虎樂購打回到集團工會福利網購平台的老家。郭台銘的態度左搖右擺,沒有堅定決心和長期計劃,可見壹斑。
另外,萬馬奔騰的失敗就是因為准備倉促、投入不夠、意志不堅定所致。對此郭台銘事後的解釋則是“放幾匹馬出去,失敗了就都收回來”雲雲,其態度顯然在回避責任甚至很有些兒戲。當然了,壕的內心世界吊絲們難以理解,也不就扯遠了。
富連不易,前景難測
富連網的布局,的確比富士康之前的高調冒進來得穩重踏實。然而其今後的發展和命運,取決於富士康對其資金人力資源的投入、自身品牌建設、電商運營思路明確等方面,可能更大的決定因素系於富士康高層甚至郭台銘個人的喜好和態度,或為最大的不可測因素。
富士康再戰電商,勝算幾何,其實不僅僅是如何面對市場競爭的問題,而更在於富士康企業文化對電商行業的適應性問題。
然而我們都知道,富士康的企業文化,目前還只停留在管理生產機器的泰勒式層面,距離進入到包括電商在內的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業,似乎還有著很長的進化道路。富連網想做大做強叁年超過京東,委實有不小的難度。在此善意地建議郭老板:不妨把計劃叁年超過京東的目標放在壹旁,先考慮富連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生存下去的現實問題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