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5-11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丈夫是个工薪族,但他没有什么社交生活。他有朋友,但是他不能和他们出去玩。他得回家带孩子。所以我丈夫和我有很多矛盾——争吵。他没有休息日。在韩国的时候,我们从没吵过架。我听其他移民说,移民的头五年你和你丈夫会吵架,但如果你度过了这段时间,你们就会永不分离。”
但是“永不分离”只是个相对的说法。她的丈夫早上7:30或8:00就要出门,到晚上8:30才回来,而这时候她还在工作。“我大概十二点或一点走进门,打开门,我的丈夫在打鼾,大家都睡着了,而且我有种感觉,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变得非常忧郁。在韩国,至少我们晚上能在一起,所以我们有很多话可以聊。但是现在,我们和对方没有什么能聊的。我们没有说话的时间,也没有聊天的内容。”在一个方面上,韩国移民们已经被美国同化了:他们的离婚率大概是50%。
到美国来的移民们如果要求得解脱,基本上都要等下一代出力。如果父母们不会说英语,他们的孩子会说。如果父母们只能长时间工作,领低工资,孩子们是能自由寻找一条道路,学到更高水平的技术,获得更好的教育,顺着这条道路向上走的。我们很难把他们的情况和过去的时代相比,但是在今天的种族围城中,这些假设也不是完全成立的。即使我们相信下一代能够取得成功,进步,出人头地,走进同一片阳光下,共享这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但是这种信心并非完全不可动摇。
的确,当我问正,她预计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时候,她的回答令人不解;她描述了自己在“韩国移民工人扶助会”举行的活动中有多么积极,她们要改善韩国餐馆中的工作条件。她相信,这场战役如果能取得胜利,她的孩子们的生活会好过一些。
于是,我问她,她希望他们在餐馆里工作吗?“我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再餐馆里工作,”她哀伤地说,“当然,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上耶鲁,哈佛、哥伦比亚、纽约大学,变成医生、律师,但是——现在我儿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警官。我女儿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但是说到他们将来的就业,谁知道呢?可能他们到头来就是在餐馆打工。”(普利策奖得主戴维·希普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