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5-19 | 來源: 世界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王立軍事件 | 字體: 小 中 大
駱家輝到北京就任駐中國大使,攜全家舉行記者會。(Getty Images)
首位華裔駐中國大使駱家輝在專訪中表示,他任內跟中國政府有很好的交流,也增強並促進了美中關系的發展,兩國之間的關系遠比尼克森總統在40年前初次訪問中國,或卡特總統在30多年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時更密切。他並確信,未來伍年,美中關系會比今天更緊密。駱家輝強調,他在駐中國期間能肆處游歷中國,傳遞美國價值,“讓中國人了解到我們作為壹個國家,以及作為美國人所堅持的主張”,但是駱家輝任期內接連發生王立軍逃館事件、陳光誠事件,北京霧霾監測所造成的風波與效應,顯然影響深遠,他在專訪中也首度公開說明,並未回避。
問:你任內大力促成中美簽證大幅放寬簽證,頗受稱道,還有什麼你覺得滿意?
答:當我剛抵達北京時,中國民眾單預約面談就需要等待70天至100天。我認為這完全不能接受,會挫傷中國商人和游客前來美國的積極性。短短壹個半月時間,我們就將等待的時間縮短至伍個工作日。
兩年半之後,即便中國人民對美國簽證的需求增加了70%,等待時間仍在叁至伍個工作日之內。而且我壹到中國就發現,美國只給中國民眾壹年簽證,是因為中國也只給美國民眾壹年簽證。所以我與外交部接洽,反映我們需要有效期更長的簽證。我很高興看到歐巴馬總統日前宣布美國會給中國民眾長達拾年的有效簽證。
另壹個就是PM2.5。我們監測並公布PM2.5值是為了告訴在北京,乃至其他有美國領館城市的美國人,有關空氣質量的訊息。沒有想到,中國民眾也開始關注,他們也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清潔空氣,中國政府回應了民眾的要求,所以他們現在也開始討論、並切實行動改善空氣質量。
問:但當時也有人批評說,是你制造了這種“環境外交”。
答:不是這樣的。這件事最早是從北京開始,我們有很多美國人在大使館工作,很多家長擔心空氣質量,因為他們的孩子都在當地上學。他們就會想,“應該讓孩子到戶外玩耍嗎?”所以我們最初設立監測設備是為了告訴大使館的員工有關空氣質量的信息。
然而,美國法律規定,如果你知道關乎使館美國人健康及安全的信息,必須把這些信息與其他所有美國人共享。你不能只告知使館的美國員工,更不能對其他在該國工作甚至旅游的美國人保密。你必須告訴所有美國人,所以我們建立網站,並由此發布PM2.5數值,將空氣質量的信息告訴在北京乃至全中國的美國人。
不過中國民眾也能瀏覽該網站,然後就有壹些影響力較大的博主通過微博將這些訊息傳播給他們的朋友和粉絲(followers)。所以我們當時並不是出於“環境外交”而做這件事,而是在保護美國員工的健康和安全。
問:你有沒有預料到這些數據會在中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中國政府有沒有向你和使館施加壓力、要求停止公布數據?
答:中國政府的確壹度要求我們不要發布相關信息,不過我們堅持必須發布,因為大使館對所有居住在北京的美國公民負有責任。我們沒有預料到公眾會如何反應,沒有預料到網友會以微博轉發PM2.5數據,讓信息傳遍全北京。
問:剛公布PM2.5監測結果時,人們對你的動機有諸多懷疑;但是當柴靜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公諸於世後,越來越多人看見空氣污染的真相。你怎麼看待人們截然不同的反應?
答:我們壹開始只是在北京公布PM2.5數據,後來做法擴大到駐中國各地領事館。壹開始人們可能有不同觀感,他們可能不信任、不相信我們做的事情。但真相散播出去了,人們最終明白我們的意圖不是去傷害中國人民、讓中國政府蒙羞。而且,是中國人民自己使用這些數據,要求政府有所作為,中國官媒也在社論中寫道:“夠了(enough is enough),中國政府必須開始著手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因為它傷害中國人的健康”。中國領導人也宣布,他們需要對此有所作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