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5-26 | 來源: 百度文化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毛澤東 | 字體: 小 中 大
當然也有愛,這來自毛的母親文柒妹,壹個“仁慈的婦女”和“虔誠的佛教徒”。同情窮人,慷慨厚道,常送米給上門討飯的;她也不贊成毛對其父親的對抗性斗爭。總的看,這是壹個善良的中國婦女,只是她的品性對毛的影響,似乎只表現在毛後來對佛教有壹定的尊重。
毛澤東終生喜愛對立,熱衷斗爭,這壹思想可以在他的少年經驗中發現萌芽。但由於延安時期毛把矛盾對立視為辯證法的核心,把階級斗爭視為共產黨人的天職,所以他在這個時期的回憶,很可能是壹種選擇性乃至解釋性的回憶。事實上,他在家庭瑣事的回憶中就加進了許多革命詞匯,如黨、統壹戰線、辯證斗爭、間接打擊等等。他很可能舍棄了童年時期有可能經歷過的另壹種感情,比如愛、尊重等。
贰、不安分的青年人
辛亥革命失敗後,毛棄武從學。但學什麼呢?“我並沒有判斷學校優劣的特定標准,也不明確自己究竟想幹什麼。”他對學校的了解壹是報紙廣告,贰是朋友介紹,其選擇過程很能見出他的性格:
壹個警政學校的廣告引起我的注意,於是去報名投考。但在考試以前,我看到壹所制造肥皂的“學校”的廣告,它不收學費,供給膳食,還答應給些津貼。這是壹則吸引人鼓舞人的廣告。……我改變了投考警校的念頭,決定去做壹個肥皂制造家。……這時候,我的壹個朋友成了學法律的學生,他勸我進他們的學校。我也讀了這所法政學堂的娓娓動聽的廣告。……我寫信給家裡,重述了廣告上所許諾的壹切,要求給我寄學費來。……另壹個朋友勸告我,說國家正處於經濟戰爭中,當前需要的人材是能夠建設國家經濟的經濟學家。他的議論打動了我,我又花了壹元錢向這個商業中學報名。
我真的被錄取了並在那裡注了冊。……有壹天我讀到了個廣告,介紹壹所公立高級商業學校的優點。……我認為最好能在那裡成為壹個商業專家,就又付了壹塊錢報名。……我進了這個學校,但是只耽了壹個月。我發現,這所新學校的麻煩之處,在於很多課程都用英語講授。我和其他學生壹樣只懂得壹點點英語。……我的下壹個經歷是省立第壹中學。我花了壹塊錢報名,參加了入學考試,發榜時名列第壹。……我不喜歡第壹中學。它的課程有限,校規也使人反感。我讀了《御批通鑒輯覽》以後,得出結論:不如獨自看書學習。
轉了壹大圈,終於還是沒有進學校。毛住進湘鄉會館,每天到省立圖書館去讀書,主要是世界地理和歷史。後來實在沒有錢了,才又留意廣告,考進湖南師范學校,“我在師范學校當了伍年學生,並且抵住了後來所有廣告的引誘。最後,我居然得到了畢業文憑。”從壹九壹叁年到壹九壹八年,這是毛壹生接受的最正規、最完整的教育。警察、肥皂制造者、法律學家、經濟學家、商人等等都曾向他招手,但毛終於成了壹名教師----從小學教師到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
最終的選擇肯定是正確的,盡管毛受到廣告和朋友的影響,但他很快根據自己的意願作出決斷,可見即使沒有明確目的,毛也不是受人支配受輿論影響的人;其次,毛無意成為某個行業的專職人員,他的心思不是技術性的職業。師范畢業後,他在教師的崗位上,主要從事的也是社會政治活動。這個不安分的年輕人,是獨立特行極有主見的人。
叁、“我對女人不感興趣”
毛澤東就是毛澤東,青年時代就和壹般人不壹樣。他和朋友們聚集在“新民學會”中,以為時局是如此危急,求知的需要是如此迫切,所以他們在思想上都很認真,言行都有壹個目的,他們不屑於議論瑣事,更沒有時間去談女人或私人的問題。“我對女人不感興趣。”這是壹批極為可愛的青年。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