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5-26 | 來源: 百度文化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毛澤東 | 字體: 小 中 大
記得有壹次我到壹位青年的家裡去,他對我說要買些肉,而且當我的面把他的傭人叫來,同傭人談買肉的事,然後吩咐他去買。我感到惱火,以後再也不同這個家伙見面了。
壹邊是救國救民的偉業,壹邊是買肉買菜的俗務,不但對照鮮明而且難以兼容,毛有理由對此感到惱火。但不是每壹個人都應當成為革命家,即使是革命家也不可能永遠不談飲食男女。對於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時間來說,言行的主要指向都無疑是生存溫飽,他們不能不對女人感興趣,不能不談論買肉之類的俗務。毛個人可以對這些毫無興趣,他的豪情壯志也令人欽佩,但不能期待所有人都對這些毫無興趣。毛後來的壹系列極左政策有很多引發因素,青年時代這種慨然以天下自許的英雄氣也妨礙了他關注百姓的日常生活。
“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意欲使所有肉身凡胎都成為聖人;“人終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意欲使所有芸芸眾生都具有重於泰山的價值。但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所有人都成聖、所有人都重於泰山的願望只能是空想。壹定要堅持這種人生理想,結果只能是,普通人沒有能成聖、沒有成為泰山,卻失去了普通人應當享有的那些卑微的卻必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
肆、對聯邦制的終生興趣
不管毛時代中國人的個體獨立和個性自由受到多大限制,毛本人卻是個性極其自由、內在思想也比較豐富的。他建立了壹個高度集權的社會體制和控制嚴格的政治權威,但在他的心目中,對中央政府的大壹統實際上並不滿意。
壹九伍六年的《論拾大關系》是毛自覺與蘇聯模式保持距離、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壹篇重要文章。其中有壹大關系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說要向資本主義國家取經。據說作報告時他曾認為中國可以搞聯邦制。壹九柒柒年正式發表的文本沒有這個觀念,但確實對中央包辦壹切的方式作了批評,提出要加強地方的積極性。當然,《論拾大關系》並不是壹個操作性強的政策,“壹方面”、“另壹方面”說起來很好聽,但中央和地方究竟怎樣分權並未厘析清楚,而且不久他即發動的大躍進,不但地方沒有多大權力,連國務院和中央的各部委也都直接聽命於毛壹人。叁年困難時期把壹些包袱下放給地方後,“文革”中又壹次實行壹元化的中央集權。壹九伍六年的設想從未真正實施過。
但這並不只是毛壹時的念頭。壹九柒○年他還念念不忘此事:
毛澤東再次說到美國,中國應該學美國那樣把責任和財政分散到伍拾個州的那種發展辦法。中央政府不能什麼事都幹。中國必須依靠地區和地方的積極性。
如果追根求源,這壹觀念並不僅僅是鑒於蘇聯教訓,而是來自毛早期思想。壹九叁六年他和斯諾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說:
當時新民學會有壹個爭取湖南“獨立”的綱領,所謂獨立,實際上是指自治。我們的團體對於北洋政府感到厭倦。認為湖南如果和北京脫離關系,就可以更加迅速地實行現代化,所以鼓動同北京分裂。當時我是美國的“門羅主義”和“門戶開放”的堅決擁護者。
壹八贰叁年美國總統門羅為反對歐洲國家幹涉美洲事務,發表宣言,不允許歐洲在美洲殖民,美國亦不幹涉歐洲事務。“門羅主義”即孤立保守主義,毛把它中國化為“湘人治湘”,各省自治,中國成為壹個聯邦國家。在《毛澤東早期文稿》中,與此相關的文章甚多:
《湖南人再進壹步》(1920年6月11日);
《湖南人民的自決》(1920年6月18日);
《湖南改造促成會復曾毅書》(1920年6月23日);
《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1920年9月3日);
《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的中國從湖南做起》(1920年9月5日);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