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6-05 | 来源: 多维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六四事件 | 字体: 小 中 大
六四之于香港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年六四流亡者莫不在香港全城支援下离开大陆。然而从1990年起每年维园之夜烛光悼念晚会,逐渐成为泛民乃至更极端的港独势力质疑中共统治权,并借机与大陆、与港府激化矛盾冲突乃至杯葛政改方案的直接精神缘起。今天的六四也成为建制派和泛民阵营唇枪舌剑、互相攻讦的砝码。“六四前夕政改对阵”,成为今次六四26周年的一大争论。香港当局安排三名中央官员与香港立法会全体议员会面深圳,但时间恰值泛民阵营发起纪念六四的民主大游行,梁振英奉劝泛民阵营分清轻重、珍惜与中央沟通政改方案的机会,结果遭遇反驳冷血。
可以说,到了今天,六四已经不再是大陆的六四,它可以被海外流亡者“垄断”,也可以被台湾、香港所继承使用。大陆当局不说话,那么便注定只能使得自己失去任何在六四问题上的发言权,继续承受六四被逐渐异化,甚至成为冲击中共统治基础的定时炸弹。“它”可以被随意涂抹、随意解读、随意赋予、随意消费。它无处不在又变幻莫测。
无是非,无共识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是在清末成书的《弟子规》中的名句。它告诉人们“撒谎”掩饰罪责应罪加一等。过失不要怕,只要改过,不再犯,就永远不再造作;不再造作,这些过失才会等于消失。
当曾经的当事人从广场散去零落全球逐渐消弭之际,那些六四事件前后出生的八零九零后如今已然长大成人。曾经他们的记忆中没有六四,却在远离故土客居海外时却接触到了那些被尘封被掩盖的六四。他们震惊,他们唏嘘,他们讨论,他们有人甚至自视为六四精神的接棒人,在一份公开信中拒绝被继续欺骗,认为有责任有义务敦促人们去揭示事实真相。
那份公开信也许言辞激烈甚至近似咆哮,也许背后另有所图。但是它的意义不在于公开真相本身,也不在于是否对平反六四发挥任何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而在于它提醒人们六四并未因为亲历者的远去而被忽视,也不会因为刻意的掩盖而被遗忘,因为越是隐藏就越容易被挖掘,越是不说就越容易被肆意揣测;也在于提醒人们八零九零后即便有被“洗脑”之嫌,也并非不关心时局和国家命运的一代。
然而,《环球时报》却在5月26日题为《境外势力试图煽动八零后九零后》的社论中认为,中国社会对不就八九政治风波继续争论、让那一页翻过去逐渐形成了共识。淡化处理不意味着原有的定性和结论出现动摇,它是中国社会“向前看”哲学的一种选择。并称一些从未经历过(六四)事件的年轻非当事者站出来“伸张正义”,是很滑稽的事情。
那么今天的中国青年淡漠政治、不了解真相,或者轻易被外国声音裹挟,又是因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领导者歌颂式的灌输型教育使然。一方面,当局对自认为不应该让民众知道和讨论的事情进行刻意掩饰。网络防火墙严格控制或者屏蔽敏感信息乃至敏感网站的登录,至今在大陆搜索引擎中搜索“六四”等相关关键词,登陆页都必然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和官方有意识的去政治化。六四事件之后经过短暂的摇摆,中国因为改革开放的深入而进入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生代在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中,自身逐渐丧失对政治的热衷与思考,甚至于对邓小平等国内外政治人物和基本政情都深感陌生。这本身当然有新生代本身的原因,但是当局有意识的去政治化诱导则是更大的原因。六四事件对知识分子参政论政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打击,在此之后,尽管邓小平采取了一定安抚措施,但是对知识分子“怀疑与歧视”迫使之后的新生代群体逐渐放弃对政治的关注。
回避、掩盖永远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在对日本的历史问题上一贯秉持回归历史真相的态度,要求对方反思,指责他们对侵华战争的各种诡辩,却在自己的历史问题上采用了类似的只知歌颂回避伤痛的做法,这实在不是高明的手段,而且极易沦为舆论把柄。随着信息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非政治化的洗脑终将失效,中共到时又要如何应对民众知情权的反扑和对搁置历史的重新破解呢?
无姿态,无和解
对于六四真相,各方至今仍然各说各话,其实,即便拥有所谓“真相”,是非对错又何尝能终结所有争论?六四事件迄今已历26年,不仅有中共当局的封锁,即便是那些亲历者也莫衷一是,孰对孰错各有不同意见。《胡锦涛传》作者、六四“幕后黑手”之一万润南曾感叹“我们犯的最大错误是,低估了难度,低估了共产党的韧性”,而《金融时报》径直在这篇题为《万爷在巴黎》的专访中称,“中国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新潮流。这一巨大的事实看似是历史进程的一次扭转,其实它是历史规律的一次坚持。万润南们的悲剧在于看错了这一事实的性质。”于是有人选择个体命运的抗争如吾尔开西,有人选择原谅、放下如李录。而在中共方面,海外发行的《李鹏六四日记》、《国家的囚徒:赵紫阳的秘密录音》、《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等个人记述也多互相参差,真假莫辨,显示出当时中共高层对六四的看法分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