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6-05 | 来源: 多维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六四事件 | 字体: 小 中 大
也许人们会永远带有各种复杂的情绪去看六四,就像对待苏东剧变、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乃至今天台湾太阳花运动、香港占中所表达的复杂情绪那样。究竟孰是孰非,成功如何?失败又如何?无法假设,也无需假设,重要的是当下、是现实。时至今日,应该只有很少人会对今天中国所走的道路持怀疑态度,中国经济的快车将曾经的踟蹰和反对一带而过,经济自信让中国有了足够的底气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尤其是近几年,中国更是将经济的实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一带一路所囊括的远邦近邻,亚投行所吸纳的万国来朝。即便是在最后诟病的腐败领域,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风暴也大大提升了中共的民意支持。
既然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政治环境、执政基础都不是那个刚经历过大跃进、四人帮、文革等动荡洗礼的时代。那么,将六四摆出来谈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六四已经趋于沉寂,曾经经历过六四的知识分子花了26年时间来将当年的事情进行沉淀,曾经在六四中受到创伤的亲历者和失亲者也花了26年时间来抗争和抚平。那么,越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各方都静下来的时刻,中共就越是应该站出来给出自己的说法,清晰的对当年六四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分割。多维此前就曾对此进行过明确分析,“六四”包含着中共党内的路线斗争、学生反腐反官倒社会运动,以及社会上小部分人借学生运动而制造的打砸抢事件。虽然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但由于性质不同,主次矛盾不同,因此将党内的路线斗争和打砸抢事件与爱国民主运动严格区别开来就显得尤为重要。爱国群体在表达诉求的过程中,或许参半着一些行动上的“错误”,也可能被外部势力、敌对势力利用,但始终无法、也不应该改变其基本性质。一再地将三者捆绑在一起,只会让“六四”的“结”越来越难解。
当然,中共也需从“六四”事件中反躬自省,简单粗暴的处理手法,以及延续至今的专制思维,动不动就抓人、扣人、禁言、销号,直接将中共与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制造成了对立面,致使难以消解的互相怀疑乃至对立仇视造成了一种社会撕裂。
的确,无论或隐或现,六四注定成为无法抹去的深痛。对中共当局来说,它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对亲历者而言,血腥、暴力乃至之后的流亡、坐监等等更是宛若噩梦;对整个中国来说,它甚至一度停滞了中国的政改步伐。邓小平说,这是好事,它让我们走这条路的步子更稳健。此言颇多“多难兴邦”的无奈感喟。而对于习近平来说,六四正如当年悬在邓小平头上的那柄文革之剑,成为困扰习近平这一代中共领导人的的魔障或者说政治宿命,甚至掣肘当下一系列改革无法绕行。
那么习近平会否主动抛出什么?从目前的迹象看,并非完全不可能。就在不久,时隔9年再度举行的中央层面的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开始发出重视和善待知识分子的信号,尤其是对党外知识分子,将其从统战的“重要工作”升格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战略”。我们相信这是六四和解的迹象,也相信当六四多年的戾气消磨殆尽时,习近平能够担负起责任,果真能有所动作,去触碰这一令中共疲于应付的政治禁脔,将六四之后中共与知识分子形成的那道鸿沟进行弥合,将那次广场事件恰当的放回历史中去。这才是习近平在面对历史问题的挑战之时,应该具备的更高层次的大政治智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