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6-05 | 来源: 嘉崎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江青要作为“文艺革命的旗手”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为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充当急先锋,就需要有自己的所谓文艺理论,而且要有一种权威的形式出台,造成一种令人慑服的声势。
可是,江青在党和政府中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职务,资历浅、地位低、名声又不太好,不好出台亮相。恰好此时,1966年2月初,北京由彭真出面召开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19]扩大会,讨论起草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这份提纲中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企图把由批判京剧《海瑞罢官》而在全国引发的大批判狂潮限制在上层建筑领域和学术批判的范围之内。这份文件在2月12日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全国各地。批转前,在京中央常委讨论过,彭真等还专门到武汉请示过毛泽东。当时毛并未表示反对。彭真等以为毛泽东已经同意了,就把《二月提纲》发至全国。但是,很显然,这是有悖于毛泽东在全国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战略方向和意图的。《二月提纲》的发出,为江青阐发“左”的文艺理论(当然不只限于文艺)提供了适宜的时机和对立面。于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江青去找林彪,以借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和声威来产生一份表达自己观点的文件。江青专门到苏州同林彪作了长谈,二人一拍即合。
江青到苏州找林彪长谈后,林彪马上给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下达指示,对江青大加赞扬。这个指示不长,全文照录如下:
“江青同志昨天和我谈了话。她对文艺工作方面,在政治上很强,在艺术上也是内行,她有很多宝贵的意见,你们要很好重视,并且要把江青同志的意见在思想上、组织上认真落实。今后部队关于文艺方面的文件,要送给她看,有什么消息,随时可以同她联系,使她了解部队文艺工作情况,征求她的意见,使部队文艺工作能够有所改进。部队文艺工作无论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不要满足现状,都要更加提高。”
文字不长,但对江青评价非常之高,什么“政治上很强”,“在艺术上也是内行”;她的意见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认真落实”等等。实际上把江青摆在部队文艺工作太上皇的地位。这不只是政治观点的一致,更重要的是政治斗争中互相勾结和支持的需要。
根据林彪的指示,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派出副主任刘志坚和宣传部、文化部的负责人李曼村、谢镗忠、陈亚丁,他们与江青一起开了一次会。从2月2日到20日,18天中个别交谈8次,集体座谈4次,看电影13次(共2l部电影),看戏3次。实际上主要是听江青一个人讲话,别人记录而已。部队同志整理的纪要,江青看了不满意,又专门请了并无军职的陈伯达和张春桥等人参加,反复修改。最后又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对这个文件很重视,亲自审阅修改三次,然后才送林彪,建议用中央军委的名义报送中共中央审批。从现存的档案材料看,文件的名称中“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几个关键性文字,就是毛泽东亲自加上去的。可见,从始至终,没有毛泽东的支持和赞成,便没有这份《纪要》。
《纪要》的核心和要点是提出一个十分错误的论断,即:“文艺界在建国以后,基本上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文艺的结合。”因此,《纪要》号召:“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搞掉这条黑线之后,还会有将来的黑线,还得再斗争。所以,这是一场艰巨、复杂、长期的斗争,要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这是关系到我国革命前途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世界革命前途的大事。”这些论断很明显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客观实际,但却是符合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观点,是他的关于文艺的两个错误批示的延伸。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江青是很好地贯彻了毛泽东的观点和意图的。
3月19日,江青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表示“根据你的委托”,举行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纪要,几经修改已经完成。信中特别强调:“主席很重视,对纪要亲自作了修改”。并传达了毛泽东17日的批示:“此件看了两遍,觉得可以了。我又改了一点,请你们斟酌。此件建议用军委名义,分送中央一些负责同志征求意见,请他们指出错误,以便修改。当然首先要征求军委各同志的意见。”这个批示反映毛泽东对这个纪要十分关心和重视,不但亲自审阅修改,而且连如何发出的方法都考虑到了。
林彪接到江青信的第三天,就给军委各常委写了一封信,对这份《纪要》大加赞扬,给予极高的评价。信中说:“这个纪要经过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们反复修改,又经过主席三次亲自审阅修改,是一个很好的文件,用毛泽东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不仅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纪要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完全符合部队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使部队文艺工作在突出政治、促进人的革命化方面起重要作用。”文件本身是毛泽东亲自审阅,而且修改三次才定稿的。林彪又作了这样一番高度赞扬和肯定,还会有哪一位军委常委能提出不同意见呢?自然是顺利通过。在用中央军委名义送中共中央之后,4月10日,这份《纪要》作为中共中央文件正式下发到全党。从这个全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场主演者是江青,后台支持是林彪,而全场的总导演则是毛泽东。-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