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7-17 | 来源: 网易娱乐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当初“五十六朵花”只是一个民族文艺演出的方案。“2012年,一位自治区的前领导,听取了音乐人陈光等人做的这个方案,认为想法很好,另指出五十六朵花可以成为一个品牌加以光大。”刘彦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因为工作关系,陈光经常出入北京百花录音棚。就这一两年,他见过在那里录制的“中国梦”题材原创歌曲,少说有几十首,民族的、美声的,“但是你听说过几首?主旋律缺乏创新,跟市场脱节。”
这些歌曲去了哪里?“电视里也许能放一放,小的场合演一演;”陈光说,“可能他们自己定为高雅艺术,可能出现在中央级歌舞团的节目单里,成为一小部分人的精神食粮。老百姓真听不懂。”
陈光拿出了自己的主旋律创新——人多。
人海战术的表演方式,他说自己在1990年代就考虑过,但当时的市场不能支持:这么多人怎么养,怎么演?2010年之后,他感觉也许时机成熟了:“GDP这么快超过了日本。以前还觉得超过美国可能这辈子也看不到,现在一看真不一定……”
向主管部门备案时,“五十六朵花”是民营文化艺术团体,在包装上,陈光用了“文工团”这个名称。“我们不是纯市场化的团,”他说,“我们坚持主旋律,起一定引导、树立文艺方向的作用。但我们接地气,必须取得市场成功,为什么爱国主义就不能在市场成功呢?我们想,要做成广场舞那样,让大家知道这些爱国歌曲的存在。”
真正的文工团,两年多以来一直处在体制改革的“敏感期”。一些体制内文艺团体每年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公益性演出,行政拨款减少甚至不再拨款,由团体自己找赞助商解决收入问题。“我个人理解,传统文工团没有动力去推明星、偶像,不会想办法去争取市场。”陈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些院团现在演出一场,国家给补贴一万块,在市场看来简直可怜,人家自己觉得挺好。改革说了两年,要改也很难。我们希望做个尝试、示范,也是响应文艺座谈会精神。”
“宁夏花”“沂蒙之花” 也许还有“校花”
温都水城会议中心向东500米,平西王府古玩市场三楼,一家餐厅在大堂边辟出一片茶艺区。玻璃隔档上贴有“中战环球”大字和“五十六朵花”演出海报,茶艺区墙上挂着“五十六朵花”的宣传横幅。墙的另一边,就是花朵们的宿舍。
“五十六朵花”第一次公开露面其实是2015年5月2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电商网站“中战环球”的发布会。电商网站辗转隶属于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简称中战会),“而我们也是中战会的工宣单位,但后来有具体原因,我们不再提这层关系”,当记者问起“中战环球”怎样知道“五十六朵花”时,陈光只能模糊其词地解释。
那次花朵们表演了十几人的歌舞《中华少女》,“五十六朵花女子国乐坊”演奏了《映山红》。此次演出之后,刘彦希升任五十六朵花文工团总编导,在一个月时间里招募人员、训练排练,完成了6月28日文艺演出上的节目。7月9日晚,团长陈光在成员15人的工作微信群里宣布,刘彦希升任副团长。
2015年7月10日傍晚,茶艺区中间,四张桌子拼在一起,五朵花坐一边,刘彦希坐对面,没有任何底稿,开始了这天的文化思想课。她提出三个主题:文化、祖国、“五十六朵花”存在的意义。课堂一侧时有各色人等路过,靠墙的一排茶座,也有人坐下喝水吸烟,小声交谈。这些都没有影响花朵们上课。
这样的思想课也一直由刘彦希主持。她抛出一个个问题,听“学生”的答案,赞许其中一些答案,引导那些不那么准确的答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