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5-07-27 | News by: 澎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释永信惹麻烦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澎湃新闻:你跟释永信方丈认识多久了?
郑书民:我大约是1982年认识他,1999年开始在他手下工作,这样也有十五六年了。
澎湃新闻:在你眼中,释永信方丈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书民:这点上我感觉我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我就在他身边。他在我眼中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随和,很宽容,没有打骂过人,也没有愤怒过,从来说话都是慢悠悠的。我也从没见过他跑步,哪怕下着大雨,也是两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走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
但是所有人也都很怕他,有威严。其实我也很怕他,(笑),他不会批评人,但是说话的声音稍微变个调,我就感觉脸上挂不住了。
澎湃新闻:你感觉他是一个内向的人吗?
郑书民:出家人的修行和俗家的人不一样。他们不规避这个世界,但是非常有原则。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普通人会想着去克服困难,但他不会说,“你必须得改”,而是觉得可以停下来,会说“这个可以等一等,我们不急,先做别的事”。
在他身边工作,其实压力很大,但总感觉很放松,很快乐。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工作完成了非常有成就感。
澎湃新闻:这次少林寺因何决定参与真人秀录制?
郑书民:因为这次合作的题材挺好的。青少年的体质、精神和信仰的教育问题和少林禅宗文化比较契合。也算是个机缘巧合吧,一次河南电视台的王台长来少林寺拜访方丈,探讨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有了这方面的意向。两方面一拍即合,缘分到了嘛。
这个真人秀虽然是娱乐节目,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喜闻乐见,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让年轻人在娱乐中锻炼身体、修身养性、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
澎湃新闻:在节目中,少林寺主要以哪些方式参与?
郑书民:一方面,在少林就要遵守寺院的规矩和戒律,比如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要按照僧人的标准,吃饭要唱赞、拿筷子有方法、上殿要念经、学习坐禅,此外,师傅也会教少林功夫。节目呈现了少林僧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毕竟是拍片,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一些内容也需要在寺院外完成。
澎湃新闻:寺院给孩子们剃度、起法号?
郑书民:这个是象征性的。他们不是出家人,只是到了寺院遵守行为准则,就像到了寺院就要穿僧袍,不能穿牛仔裤和拖鞋一样。
澎湃新闻:你和孩子们接触下来感觉怎么样?
郑书民:孩子特别可爱,调皮得很。没人管的话,天性就暴露了,但是一进入寺院,蛮守规矩的。
澎湃新闻:对于这次少林和电视真人秀的结合,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是对僧人清修的一种打扰?
郑书民:这是不冲突的,按我个人的理解,孩子在少林的学习类似夏令营的性质,可能还增加了一些娱乐的因素。但禅宗是入世佛教,讲求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而且希望通过和社会的接触来改变社会中人的心态。这是宗教主要的教育意义。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有严肃教育也可以娱乐教育,目的都是共通的。
澎湃新闻:在这档节目中,少林寺方面有没有广告分成?有没有盈利?
郑书民:这个没有,这是电视台的事。没有的。
澎湃新闻:近些年,少林寺因过度“商业化”发展而备受批评,“海外建分寺”、“香火钱设最低消费”等新闻引发关注,也引发质疑。你怎么看待商业结合和寺院发展的平衡?
郑书民:媒体的过度解读是很普遍的。他们有其他的想法也很正常,但是少林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出家人做事很严谨的。
寺院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也要适应社会,不能说僧人坐飞机就不要钱了。对僧人来说,生活很简朴,一个人的“单金”(生活补贴)才三百多块钱,都很清贫,但是寺院也要发展,要按照社会的准则来进行。
澎湃新闻:你认为,少林寺对于社会最大的力量是什么?
郑书民:这么多年,我走了很多地方,我感觉到少林带来最大的是一种精神。少林的惩恶扬善、尚武之风,社会需要这股正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