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7-29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釋永信惹麻煩 | 字體: 小 中 大
釋永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CFP 資料
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
7月25日,壹名自稱為“釋正義”的網友發帖,矛頭直指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私生活混亂。
26日,少林寺就此事向警方報案,控告“釋正義”的行為系惡意侮辱和誹謗,並在官網上公布報案材料。目前,登封市公安局已受理該案,具體情況正在進壹步調查中。
網絡熱帖《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這只大老虎,誰來監督》
這是本月少林寺第贰次成為輿論聚焦話題。就在月初,少林寺參與錄制壹檔大型少兒戶外真人秀也引發了社會關注。
這檔名為《少年英雄》的真人秀由河南衛視與少林寺聯合推出。九位“00後”孩子深入少林,不僅剃度、起法號,還由高僧教授功夫和規矩。通過為期兩個月的封閉式訓練,錘煉身體、學習傳統文化。
這是少林寺官方參與合作的首檔綜藝節目。在嵩山少林寺舉行開機發布會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寺內的方丈室接見了眾人,對節目的拍攝和播出給予了厚望。
而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其中強調,對少數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要堅決杜絕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不良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此番參與真人秀,外界也有不少對於少林寺過度娛樂商業化的質疑聲。
7月27日,少林寺外聯處主任鄭書民就近期的爭議話題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做出回應。
輿論風口的少林寺,終於正面回應傳聞了……
澎湃新聞:這兩天,釋永信方丈被網上實名舉報的事還在持續發酵。這已經不是第壹次了。近年來,網絡上關於他“嫖娼被抓”、“海外30億美元存款”、“德國別墅”、“跟明星有染”、“包養女學生”等丑聞傳言不斷,私底下,他面對這類外界的聲音是什麼態度?
鄭書民:他有壹次說,別人罵我們是因為很關心我們。我們做的不太好,不能讓他們滿意,我們要努力做得更好。還有壹次,他也說過,我們做的事,別人可能是不了解,因為文化有過斷層。“文革”以後,(人們)對佛教的認識有偏差,需要壹個重新認識的過程。
澎湃新聞:這次實名舉報的“釋正義”,你們認識這個人嗎?他有跟少林直接聯系過嗎?
鄭書民:我在少林這麼多年,從沒聽說這個人。沒這個人。
少林寺是壹個大家庭,因為清規戒律、傷害宗教感情等各種各樣的緣由,前前後後遣散了壹部分人,包括利益不合,也開除了壹些出家人。要達到每個人滿意不太現實,這麼壹個千年的大廟,也不可能為壹個人網開壹面。
澎湃新聞:你跟釋永信方丈認識多久了?
鄭書民:我大約是1982年認識他,1999年開始在他手下工作,這樣也有拾伍六年了。
澎湃新聞:在你眼中,釋永信方丈是個什麼樣的人?
鄭書民:這點上我感覺我是很有說服力的,因為我就在他身邊。他在我眼中是壹個非常平凡的人。隨和,很寬容,沒有打罵過人,也沒有憤怒過,從來說話都是慢悠悠的。我也從沒見過他跑步,哪怕下著大雨,也是兩手背在身後,慢悠悠地走路。不急不躁,不溫不火。
但是所有人也都很怕他,有威嚴。其實我也很怕他,(笑),他不會批評人,但是說話的聲音稍微變個調,我就感覺臉上掛不住了。
澎湃新聞:你感覺他是壹個內向的人嗎?
鄭書民:出家人的修行和俗家的人不壹樣。他們不規避這個世界,但是非常有原則。遇到特別困難的問題,普通人會想著去克服困難,但他不會說,“你必須得改”,而是覺得可以停下來,會說“這個可以等壹等,我們不急,先做別的事”。
在他身邊工作,其實壓力很大,但總感覺很放松,很快樂。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工作完成了非常有成就感。
澎湃新聞:這次少林寺因何決定參與真人秀錄制?
鄭書民:因為這次合作的題材挺好的。青少年的體質、精神和信仰的教育問題和少林禪宗文化比較契合。也算是個機緣巧合吧,壹次河南電視台的王台長來少林寺拜訪方丈,探討到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就有了這方面的意向。兩方面壹拍即合,緣分到了嘛。
這個真人秀雖然是娛樂節目,但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喜聞樂見,能夠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讓年輕人在娛樂中鍛煉身體、修身養性、認識民族的傳統文化。
澎湃新聞:在節目中,少林寺主要以哪些方式參與?
鄭書民:壹方面,在少林就要遵守寺院的規矩和戒律,比如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要按照僧人的標准,吃飯要唱贊、拿筷子有方法、上殿要念經、學習坐禪,此外,師傅也會教少林功夫。節目呈現了少林僧人生活的壹部分,但畢竟是拍片,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壹些內容也需要在寺院外完成。
澎湃新聞:寺院給孩子們剃度、起法號?
鄭書民:這個是象征性的。他們不是出家人,只是到了寺院遵守行為准則,就像到了寺院就要穿僧袍,不能穿牛仔褲和拖鞋壹樣。
澎湃新聞:你和孩子們接觸下來感覺怎麼樣?
鄭書民:孩子特別可愛,調皮得很。沒人管的話,天性就暴露了,但是壹進入寺院,蠻守規矩的。
澎湃新聞:對於這次少林和電視真人秀的結合,也有人擔心這會不會是對僧人清修的壹種打擾?
鄭書民:這是不沖突的,按我個人的理解,孩子在少林的學習類似夏令營的性質,可能還增加了壹些娛樂的因素。但禪宗是入世佛教,講求融入社會、適應社會,而且希望通過和社會的接觸來改變社會中人的心態。這是宗教主要的教育意義。現在的社會是多元的,有嚴肅教育也可以娛樂教育,目的都是共通的。
澎湃新聞:在這檔節目中,少林寺方面有沒有廣告分成?有沒有盈利?
鄭書民:這個沒有,這是電視台的事。沒有的。
澎湃新聞:近些年,少林寺因過度“商業化”發展而備受批評,“海外建分寺”、“香火錢設最低消費”等新聞引發關注,也引發質疑。你怎麼看待商業結合和寺院發展的平衡?
鄭書民:媒體的過度解讀是很普遍的。他們有其他的想法也很正常,但是少林寺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出家人做事很嚴謹的。
寺院不是獨立於社會之外的,也要適應社會,不能說僧人坐飛機就不要錢了。對僧人來說,生活很簡樸,壹個人的“單金”(生活補貼)才叁百多塊錢,都很清貧,但是寺院也要發展,要按照社會的准則來進行。
澎湃新聞:你認為,少林寺對於社會最大的力量是什麼?
鄭書民:這麼多年,我走了很多地方,我感覺到少林帶來最大的是壹種精神。少林的懲惡揚善、尚武之風,社會需要這股正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