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8-21 | 来源: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因此,研究人员对中国总排放量的估量远低于之前由美国政府及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资助的监控项目得出的数据。根据科学家们的估算,中国在2013年因为燃烧化石燃料和生产水泥产生了91亿公吨的二氧化碳,该论文称,这个数字“比其他重要排放清单给出的排放量少14%。”
而该论文的另一项发现指出,在2000年至2012年间,中国的官方数据将该国能源消耗总量少报了约10%。
过去几年里,中国对煤炭的需求有所减少。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新能源的启用,政府关闭了一些较小、较脏的锅炉和熔炉,以减少空气污染。但中国的煤炭消耗量依然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并且专家称,在未来多年里,中国对煤炭的依赖不太可能降低。
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经济学与政策中心(Center for Climate Economics and Policy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主任弗兰克・乔佐(Frank Jotzo)表示,中国消耗的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没那么多是“好消息,但这并没改变基本形势,以及中国在摆脱煤炭这一点上面临的挑战”。乔佐并未参与前述研究。
该研究调查了中国截至2013年的排放情况,因此中国最近为控制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而采取的努力,未在其中得到反映。但文章作者称,那些努力不会让研究结果发生明显的变化。
“煤炭中的碳含量是一定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戴维斯说。“我们的估值和之前的估值之间的差距可能不尽相同,这要看某一年消耗的煤里面有多少来自这座矿或是那座矿,但只要消耗的煤炭大部分来自国内,差距也许不会缩小太多。”
他表示,这项研究可能带出新的问题,即科学家在估计其他国家的排放情况时有多准确,以及全世界的森林吸收的碳是否和他们想象中的一样多 。
哈佛大学的刘竹说,要让就全球变暖问题新签的国际条约,包括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落到实处,就需要有准确的数据。
“如果没有确切的数字,所有的政治承诺都只是某种数字游戏,”他说。“中国有自己的计划,美国也有,不同国家都有各自的计划。但所有这些计划都是基于非常宽泛的数据,这类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翻译:许欣、陈亦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