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0-30 | 来源: 吴迪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雾霾 | 字体: 小 中 大
2014年,就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多次批示。会议期间,北京天气果然不负众望。可是会议刚过,外国代表离京之后,北京便雾霾再起,如白驹过隙一般的"APEC蓝"也就成了网友们调侃的对象。针对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习近平曾多次强调,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下定决心,坚决治理。从2014年1月1号到12月31号期间,由政治局七常委批示,直接关乎环保部重点工作的文件就有560份之多。其中习近平17件,李克强73件,张德江3件,俞正声7件,刘云山3件,王岐山1件,张高丽456件。
雾霾下的望京SOHO
客观地就北京情况来说,2015年的空气质量与往年相比也的确有些好转。然而在进一步推动环境改善的工作过程中,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大绿色低碳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普遍应用就意味着对煤电等能源依赖的舍弃,在这一点上中国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恐怕不会仅仅是加大投资金额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一招棋差便极有可能会引起关乎社会平稳的忧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在快速发展的国家而言,耗电量的增长程度令人咋舌。煤电借着超低的成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首选。截止2015年10月,中国电力仍有三分之二来自燃煤发电厂。于此同时,燃煤发电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现在已经全面地危害到了人们的生活。自2014年开始,发展新能源的大方向再次被确认。具体实施将通过几方面实现:通过津贴加大天然气发电在火力发电中的比例;以便利政策鼓励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继续降低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鼓励资本主动转向低电耗的低污染行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今年6月的报告《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最晚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在那之后递减;二氧化碳占GDP排放比也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60%-65%。这一大方针也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被高度重视。习近平在9月的习奥会中再次给予承诺,并同意和美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方面通过Cap and Trade体制加深合作。所谓Cap and Trade体制,也即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将被要求接受或购买排放许可,若排放量在指标之内,则可以出售转让剩余指标,而可获得的许可的数量也将会逐步减少。通过这套体系,单位在降低自己排放量的同时,也可以高效率,节约成本甚至创收。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市已开始部分实施。
尽管中外专家、分析师都认为这套体系的可实施性很高,但是考虑到煤矿开采、钢铁冶炼等行业的现状,能源体系转型过程怕是会面对巨大的阻力。而这些阻力的根源,就在于燃煤发电产业的萧条所将会在重工业引起的连锁反应,包括劳动力失业、社会动荡等潜在可能。
降低对燃煤发电依赖的缘由除了环境保护以外,其实也在于中国整体国民经济的架构转型。第二产业的比例注定会继续降低,重工业等产业更是产能严重过剩。以钢铁冶炼为例,中国钢产量已经占世界的一半,河北省的产量更是美国的两倍,超过欧盟钢铁产量之和。随着现在第三产业的GDP比重首次超越第二产业,经济增速的放缓并不完全可以疲软形容,而也同时源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期"。在这阵痛期之后,转型基本完成,将会再出现十多、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期也未必没有可能。但从现在的发展阶段来看,未来经济增长的提速将不会再依靠基础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或许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对外出口来缓和并逐步降低,不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注定了燃煤发电和高电耗重污染的产业将面对萧条的前景。
眼下一个重要的困境在于劳动力技术的单一性,这个问题在山西、河北及中国北方各地的重工业生产中心尤为明显。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劳作在河东煤田、霍西煤田、西山煤田、宁武煤田等地的劳动人群除了煤矿工作以外并没有其他过多的技能,有限的受教程度、经济能力以及拖欠款未到手等多种原因使其难以去外地谋生。尽管国家出于长线考虑而大力提倡经济转型与新能源开发,但如果煤矿开采、燃煤发电和重工业厂房大面积倒闭,这个社会所将面临的却也是骤增的失业劳动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及不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