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2-27 | 來源: 麥垛博客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達賴 | 字體: 小 中 大
出生於1935年的第拾肆世達賴喇嘛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已有80歲。在2015年2月壹場公開演講和問答活動中,達賴喇嘛突然轉向身旁的翻譯並用藏語悄悄地問道,“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什麼?”他的弟弟丹增曲傑見此對另壹個人低聲說,“尊者年紀越大越健忘了!”
日益衰老的達賴喇嘛影響力大不如前
這壹細節被曝光於《紐約時報》近日對達賴喇嘛的長篇系列報道。自12月7日至14日,該報忽然連發6文,標題分別是“暮年的偶像”、“肉體與精神的流亡”、“兩個身份”、“獨立還是自治”、“名存實亡?”、“自願的終結”。
這些文章還透露,同時身為“西藏流亡政府”中壹名貴族成員的丹增曲傑還曾直言:“壹旦尊者去世,我們就完了。”而“藏青會”達蘭薩拉分會會長丹真宗智也有過類似的說法稱,“達賴喇嘛故去會給藏人留下壹個真空”。
達賴喇嘛在2011年76歲的時候,把壹切政治權力移交給43歲的洛桑森格。洛桑森格從未到過西藏,是在印度長大的西藏人第贰代,曾是“藏青會”領導人,是由海外流亡藏人選舉產生的最後壹位噶倫赤馬,以及第壹位民選“西藏司政”。洛桑森格還在哈佛大學留過學,被稱為“藏人的奧巴馬”。而且,需要注意的壹點是,達賴喇嘛與洛桑森格在很多重要問題上存在分歧,很難說他是達賴達賴喇嘛的忠實的執行人。
事實上,目前在海外流亡藏人群體中,像洛桑森格壹樣與達賴喇嘛存在壹些具體分歧的人不在少數。達賴喇嘛的地位和聲望依然顯著,但是由於與新生代的隔閡,尤其是自身愈益年邁衰老,他的實際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在他去世之後,失去精神領袖的海外流亡藏人群體的前途命運將更為迷茫。不過即使是在當下,17萬人的海外流亡藏人群體的未來也已經出現了叁種可能的苗頭,這可能會導致叁種方向的分化。
第壹種分化方向是被同化於當地社會文化之中。1959年,西藏回歸中國近10年後的壹次武裝沖突後,達賴喇嘛與壹群藏人遠投山南後數拾年裡,數萬的藏人翻過山川峽谷投奔達賴喇嘛,如今大多居住在有“小拉薩”之稱的印度達蘭薩拉,生活在尼泊爾的有3萬多人,其他則散布於瑞士、英國、美國、加拿大等31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大多已經在當地生活半個多世紀,失去故土、家園,遠離親人,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難免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同化。尤其是在50年後,老壹輩藏人都將逐漸減少,對第贰代、第叁代的宗教教育與傳承程度都會不斷弱化。
其實,“西藏流亡政府”就是仿照西方的政治模式建立了政治體制與行政架構,依靠“西藏內閣(噶廈)”、“西藏人民議會”以及“最高法院”對全球海外“流亡藏人”實行控制與管理。這種自下而上的權力架構會對以達賴喇嘛為中心的傳統宗教和政治權力架構造成顛覆性沖擊。該流亡政府司政洛桑森格與達賴喇嘛的分歧正是來源於此。而散居諸多地方的藏人小群體更為邊緣化,也更會更快地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之中。
第贰種分化方向是歸向中國。達賴喇嘛本人在1991年和2005年兩次表達了返回西藏的請求,但因其與中國政府的不同考量都未成行。不過,這已經說明了在流亡藏人群體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壹種傾向。這種傾向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在西藏地區的藏民生活狀態在過去數拾年來得到快速發展,而流亡在外者則普遍比較窮困,而且面臨著身份的困擾,無所歸依。在印度,大部分流亡藏人只有印度居住證,只能接受“贰等公民”的身份,不得不擔心印度可能的政策變化。
曾在“流亡政府”裡擔任要職的安曲活佛在在2015年5月從印度回到中國定居。他是達賴喇嘛方面回國的代表人物之壹。另外,因遭到達賴喇嘛“宗教迫害”而與之分裂相互攻擊的多傑雄登信徒則是被近離開藏人社區,其中的很多人都選擇倒向中國。
第叁種分化方向則是極端化。致力於推動西藏獨立、成員達6萬人的的“西藏青年大會”成立於1970年,正是達賴喇嘛逃亡後約第10年。這也是海外藏人流亡群體中的壹股重要力量。上文已經提到,現任“西藏流亡政府”司政洛桑森格就曾是該組織的領導人。
達賴喇嘛本人的態度較為復雜多變,既堅持“中間道路”(這壹點遭到藏青會反對),同時又對自焚者和“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抱以理解同情的態度。其實,相當多的流亡藏人持更為激進的觀點。自2011年洛桑森格繼承世俗權力後,藏人自焚事件開始步入井噴式爆發。
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藏青會參與發起“西藏人民起義運動”。主席次旺仁增在2008年3月於印度達蘭薩拉接受意大利《晚郵報》采訪時稱:“現在可能已經到了西藏抵抗運動采取自殺式暴力手段來進行抗爭的時刻了。”因此在達賴喇嘛之後,並不能完全排除部分海外流亡藏人走上更為極端化道路,乃至具有某種程度的恐怖主義性質的可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