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1-10 | 來源: 蘇念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荷蘭神經學家克裡斯蒂安·凱澤斯說,通過光遺傳學,研究人員能夠用光來激發人的某種感覺或情緒、改變大腦中發生的事情、治療抑郁,甚至在大腦中抹掉或植入記憶。人們現在才剛剛開始理解光遺傳學的潛能:“記載和操控大腦活動將改變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它將成為壹個界面。通過這個界面,計算機將成為人類大腦的壹部分,且通過這個界面,我們的大腦能夠直接與他人的大腦進行互動。”
5.神經預測
神經預測,即通過人類大腦成像數據來預測壹個人在未來會如何感知,會有何種行為。這聽起來就像是從電影《少數派報告》裡走出來的東西。想犯罪?誰敢?如果你認同人類思想和選擇是基於潛在的生化過程這壹觀點,那麼我們就有可能通過衡量和檢測這些過程來預測人們的未來行為。美國喬治敦大學的副教授阿比蓋爾·馬什說,在某些情況下,神經預測還可處理刑事司法體系中的量刑、保釋等問題。
馬什提到的壹項研究顯示,通過使用能夠測量前扣帶皮層腦活動的腦部掃描,我們就能更准確地預測保釋犯是否還會犯下其他罪行。不過,將神經預測當成壹個工具仍為時過早。然而未來的某個時刻,它或許能夠減少犯罪,減少我們在沒必要的拘留上所耗費的資源,從而最終給社會帶來巨大收益。
6.合成學習
美國《連線》月刊的凱文·凱利說,人工智能領域的真正突破不是教機器如何變得更聰明,而是教它們如何學習。他用英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層思維”公司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這家公司最近教機器如何學習玩49款簡單的電子游戲。
凱利說,教機器“如何玩電游”和“如何學習玩電游”有非常重要的區別。對於後者,你實際上是在賦予計算機在壹個無人監督的環境下學習的能力,從而從頭建立規則。“壹旦學習變得可以合成,就可以把學習分配到各種普通裝置和操作中。這可以使自動駕駛汽車提高性能,或者使醫療診斷程序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
在未來,“智能”物品將變得更智能。凱利說:“既然我們知道如何合成學習,那我們就將期待所有東西在使用過程中進行自動完善。”
7.人工再造已絕種生物
得益於基因工程的快速發展,有朝壹日克隆壹只長毛猛犸象可能會變成現實。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W·特庫姆塞·菲奇說,通過提取古代DNA(從滅絕生物的骨骼和毛發中重新發現的降解DNA),然後對其進行放大和測序,有可能人工創造生活有機體。它們具有從滅絕生物重新獲得的基因。我們最先想到是已經滅絕的候鴿。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甚至有可能談及尼安德特人這些已滅絕的原始人類。
8.基因驅動
想象壹下通過消滅傳播瘧疾和登革熱的蚊蟲,從而永久根除這些疾病;想象壹下通過改變造成特定疾病的入侵物種的基因組成,從而使它們能夠不再攜帶這些疾病。
這是壹種名為基因驅動的新型基因技術手段的力量,它使人類能夠在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的幫助下永久改變某個野生種群的基因組成。從根本上說,你是迫使壹個基因穿過某個種群,即使該基因對該種群有害。這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背道而馳的。
雖然已經證明基因驅動在酵母、果蠅和老鼠中有效,但壹旦開始裝作對周圍環境無所不能,那就要面對大量生態和倫理問題。最起碼,我們最好具備“撤銷”能力,以防選錯基因而必須要撤銷基因指令。
9.運動指紋
如果2016年是虛擬現實進入消費主流的壹年,那麼我們也可能在這壹年聽到“運動指紋”這個術語,即我們在進入這些虛擬世界後留下的壹切經歷和互動。
德國美因茨大學古滕貝格研究學院的研究員托馬斯·梅青格爾預測,未來我們將利用各種裝置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替代現實的世界之間毫不費力地切換。這些裝置包括微軟的HoloLens全息眼鏡、奧克盧斯的Oculus Rift虛擬現實眼鏡、宏達電子的HTC Vive虛擬現實頭盔和叁星的Gear VR虛擬現實頭盔等。
可是當我們進入這些世界後,我們的自我將發生什麼情況?鑒於當下有關“被遺忘權”和互聯網數據使用的爭論,不難看出,壹旦有更多人深入虛擬現實世界,就會出現類似爭論。在這些虛擬世界中,誰擁有你的意識和經歷?
梅青格爾說:“運動捕捉系統產生的運動指紋以及虛擬活動人像的所有權和個性化,將成為監管機構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