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2-10 | 來源: 鳳凰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富士康 | 字體: 小 中 大
北京時間2月8日,如果郭台銘成功收購夏普,富士康的發展無疑會進入到下壹個階段。最近《日本經濟新聞》刊文對郭台銘與夏普的關系、對他性格上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了梳理。
鴻海董事長兼CEO郭台銘
下面是報道全文:
從2011年開始,富士康就壹直在追求夏普,整個過程很好地暴露了郭台銘的優點和缺點。現年65歲的郭台銘是世界最大合同電子制造商的創始人。郭台銘的不屈不撓為公司帶來了機會和高增長,在股東面前,它的官方名字叫“鴻海精密”。由於郭台銘的專橫獨斷,有時可能會疏遠那些本該結盟的人。
富士康想收購夏普,收購壹個嚴重虧損、家喻戶曉的品牌,它看中的正是夏普的先進顯示技術。富士康開價7000億日元(約390億人民幣),而INCJ出價只有3000億日元。為了討好夏普,富士康保證不會廢棄夏普管理層,也不會要求現有債權人免除債務,競購對手INCJ卻要求這樣做。
郭台銘盡力控制專橫獨斷的壹面,他向夏普優雅地提出自己的訴求:“我們不想摧毀這家公司,我們想將它再次延續100年,與我們合作是正確的選擇。”
富有吸引力的策略看起來的確管用。夏普總裁高橋興叁(Kozo
Takahashi)贰月初在公開場合表示,夏普對富士康提案的關注度比INCJ要大,公司將在1個月之內作出決策。
“我希望今天下午達成協議。”郭台銘這樣告訴夏普大阪總部外的記者。經過幾個小時的談判,結果卻是不確定的。郭台銘告訴媒體說夏普給予了富士康優先購買權,夏普卻否認了。
很顯然,當事人發現達成協議並不容易,郭台銘采用了虛張聲勢的策略,但這種策略對夏普管理層的影響很小。壹直以來,兩家企業的關系就不太和諧。2012年郭台銘首次與夏普洽談,試圖收購少量股權,當時他表示願意按每股550日元的價格收購9.9%的股份,後來由於股價大跌郭台銘反悔了。事件給夏普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工作狂
人們常常將郭台銘比作軍事強人。在關鍵決策上他不斷否決高管和顧問的意見,許多時候他是正確的。
2007年至2012年,特裡·陳(音譯TerryCheng)在郭台銘手下工作,在此之前他曾經多年擔任郭台銘的顧問。2003年郭台銘想成立群創光電公司開發LCD技術,特裡·陳回憶說當時外部顧問沒有幾個人支持郭台銘,因為台灣的供應商已經很多了。郭台銘贏了,他最終建立了群創光電,並將它打造成世界第叁大LCD制造商,僅次於叁星電子和LG電子。
“在富士康,沒有人工作時間比郭台銘長,也沒有人比他更努力,他每天工作15小時,每周工作柒天。”
特裡·陳談到郭台銘的工作習慣時這樣說。
“郭台銘不是天才。”
特裡·陳說,“他之所以有今天,憑的是勤奮工作和刻苦用功。他每天工作15小時,每周工作7天。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富士康的技術,正因如此,他的判斷比高管們都要准確。”
盡管郭台銘激勵了許多為他工作的人,但他也招來不少爭議,在台灣人們將它視為我行我素不計後果的人。
郭台銘很推崇關羽,人們對此很奇怪。關羽是壹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將軍,他為叁國時期的劉備征戰,他還被人們稱為“關帝”。周伍造訪夏普時,郭台銘披了壹條明黃色圍巾,這條圍巾曾在陝西關帝廟開過光,郭台銘的父親來自陝西。-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