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3-07 | 來源: 蘇拉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王立軍事件 | 字體: 小 中 大
“王立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已經請假不能出席‘兩會’……王立軍事件是壹個孤立發生的事件,建議你不要做過多的想象……如果有興趣,在全國人大開幕的時候,可以采訪薄熙來。”2012年的政協發布會,新聞發言人趙啟正果敢回應路透社記者對“王立軍事件”的提問。這是王立軍事件後首次有北京官員公開透露其信息。
2016年兩會進行時
3月2日,陸媒《新京報》微信公眾號“政知圈”披露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曾經4次擔任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趙啟正的專訪報道,趙啟正回憶當年自己回答“王立軍事件”的表現時稱,這個問題事先完全沒有口徑,完全是他自己的應答,“據我了解,事後中央還是很滿意的”。
回憶起自己任中國政協大會發言人的經歷,趙啟正表示,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提前都布置好了,“那等於就是表演了,我不能布置外國記者問什麼,否則不可能有那麼尖銳的問題。”
趙啟正今年76歲,除了政協發言人,在這位曾經的明星正部級官員身上有著很多大眾熟悉的標簽:核工業專家、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最早的開拓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也曾用“20年科技工作,30年政府工作”總結自己這50年的工作經歷。
2013年初,第拾壹屆全國政協完成使命,趙啟正也真正從政府工作中“退”下來。
趙啟正講到了如何備戰政協新聞發布會這壹兩會這壹重頭戲時表示:“我是笨鳥先飛,兩會前壹個月,我的生活、工作節奏跟高考似的。我們壹般是找個偏僻賓館去集中備戰。要知道2月份很冷的。我們首先要過壹遍各主要媒體和政府部門提供的過去壹年的主要熱點和敏感問題及基本情況,這就有上千個問題,剔除重復的也有六柒百個,我們至少要知道發布會上記者們可能會提到的某個事情,因為發布會上就怕不知道這個事兒,至於怎麼答,我們也會做充分的研究。”
對於自己曾經在發布會上的表現,趙啟正回憶道:“當時2012年發布會上王立軍那個問題,答還是不答?如果推脫很容易,說政協還沒討論到這些問題。可是政協不是參政議政嗎,怎能不參與、不討論問題呢?這個問題事先完全沒有口徑,就是我的應答。據我了解,事後中央還是很滿意的。”
對於中國的發言人制度,外國記者的評價讓趙啟正感到欣慰。“德國《鏡報》總編曾告訴我,你們的發布會了不起。我問為什麼,他說,部長去發言並且直播,在德國來看,這樣的直播是有點害怕的,如果錯了就會造成壹些問題,乃至不得不辭職,你們的部長都很有信心。日本記者說,你們的幹部談起這些數字都如數家珍,外國政治家也是做不到的。”作為曾經的國新辦主任和全國政協發言人,趙啟正認為,善待媒體就是善待自己。“尖銳的問題其實是最需要回答的,不要回避。因為尖銳的問題壹般是能夠代表輿論上廣泛關注的問題。”
據了解,趙啟正是中國政協拾壹屆贰次、叁次、肆次、伍次會議新聞發言人。中共第拾六屆中央委員,第拾屆中國政協委員,第拾壹屆中國政協常委。中國政協第13任大會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談到趙啟正時,他表示:“趙啟正回答問題、會見媒體是壹個專家,我是壹個學生,所以我不能和他相比。”
“從進入政協開始,我就用公共外交這個詞描述政協外事委員會的任務和活動。我們的政協委員是各界的代表人物,能夠從各個角度表達中國,所以政協能夠代表民意,能夠向外國人講出精彩的中國故事。真實的中國不需要我們粉飾,真實的中國就是進步中的中國,講中國故事的根本方法就是介紹壹個真實的中國。”對公共外交頗有研究的趙啟正發表了包括《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向世界說明中國(續編)-趙啟正的溝通藝術》 、《中國人眼中的美國和美國人》、《浦東邏輯-浦東開發和經濟全球化》、《讓世界對話》、《對話:中國模式》等多部外交暢銷書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