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4-15 | 來源: 吳德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天安門 | 字體: 小 中 大
1976年4月4日至5日清明節期間,大批北京群眾自發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已故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時表達對肆人幫的抗議。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認為紀念活動背後有人操縱,定性為“反革命”性質,當晚開始清理廣場上的花圈和標語。5日,在廣場的群眾發起大規模抗議,與清場的民兵、工人、公安發生沖突。當晚,北京出動1萬多民兵、公安和衛戍部隊,以木棒暴力驅散了在廣場進行悼念活動的群眾。事後,中央政治局將事件定性為反革命政治事件,認為鄧小平是事件總後台,撤銷了鄧小平在黨內外的壹切職務。1978年,肆伍運動獲得平反。原北京市委第壹書記吳德,作為天安門事件的親歷者,在其著作《吳德口述:拾年風雨往事》中講述其中真相。
1976年4月5日,天安門廣場,肆伍運動場景 (圖源:VCG)
1976年是很緊張的壹年,大事情接贰連叁地發生,波瀾迭起。
1月,是敬愛的周總理逝世。同時,毛澤東同志不能容忍鄧小平同志系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又發動了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全國因而再度陷入混亂。4月,是載入史冊的天安門事件爆發。7月,是德高望重的朱老總逝世。在這個月裡,又發生了傷亡數拾萬人的唐山大地震。沒多久,偉大領袖毛主席又在9月裡溘然長逝。神州大地承受著空前的震動。
我作為北京市的負責人,在這些劇烈的事變面前簡直透不過氣來。
1981年在中國共產黨第拾壹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正確指出:“肆月間,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以天安門事件為代表的悼念周總理、反對‘肆人幫’的強大抗議運動。這個運動實質上是擁護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領導,它為後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奠定了偉大的群眾基礎。當時,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同志對天安門事件的性質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並且錯誤地撤銷了鄧小平同志的黨內外壹切職務。”歷史無情地把我卷入了天安門事件之中,注定地犯了錯誤。
天安門事件的發生有壹個積累、演進的過程。
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周恩來同志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鞠躬盡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處於非常困難的地位。他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正常工作,為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作了堅持不懈的努力,費盡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破壞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這是我深深感覺到的。周總理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凝聚著黨心民心,也使敵對者驚懼和懷恨。總理的逝世,對社會的震動很大。當時,很多國家的政黨、政府提出派人到中國來參加治喪活動,政治局曾為此開會討論過,決定婉言謝絕。
“肆人幫”出於對周總理的極大忌恨,對周總理逝世後的悼念活動壓制得很厲害。我在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就看見過姚文元訓朱穆之,說訃告、唁電登得太多了。後來,報紙上對各國的唁電只作了摘登。更有甚者,“肆人幫”憑著他們當時掌握的權力,無視人民群眾的意志,玩忽人民群眾的感情,要治喪委員會發出壹個通知,要求不准設靈堂,不准戴黑紗,不准送花圈。這幾個異乎尋常的不准,竭力縮小悼念周總理的規模,貶低周總理的功績,自然要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抗。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幹部,終於認清了“肆人幫”的丑惡嘴臉,愈是不准,愈是要突破它。正義的力量敢於蔑視“肆人幫”的淫威,同“肆人幫”的勢力較上了勁。
(柏丞 編輯)
對於治喪委員會所發的那個通知,北京市沒有傳達。當時,北京市的黑布、白紙都賣光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