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6-06-03 | News by: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因此,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否装备中远程轰炸机,中国空军都还是需要一款具备突防能力的洲际战略轰炸机。而在隐身突防、超声速突防和高超声速突防三大技术路线中,类似B-2的亚声速隐身突防方案在现阶段应该是最适合中国的。
图-160的2马赫高空突防或低空高速突防模式不一定比隐身突防更有效,B-2在美国空军中的地位远超B-1B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超声速轰炸机的动力系统研制难度极大,尤其对于长期罹患“心脏病”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尽管通过歼-20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隐身设计方法,但发动机却仍然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至于更具革命性的高超声速轰炸机,提前预研显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将战略轰炸的赌注压在此类方案上,其结果可能导致中国空军在未来数十年内都不具备有效的战略打击能力,这样的风险军方根本无法承受。
“心脏病”亟待突破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战略轰炸机平台本身的设计并非最棘手的问题——作为后发者,国外有足够多的现成经验供我们参考。关键的问题是,为这么一款可能重达200吨以上的飞行平台配备什么发动机?它不仅要能够驱动这架“大飞机”高速飞行,同时必须保证尽可能低的油耗来实现1万千米以上航程——这才是摆在中国轰炸机研制团队面前最大的挑战。
战略轰炸机必须能够突破敌方的防空系统,也就是在敌方防空火力的威胁下拥有足够的生存能力。战场上,更快的速度永远是保护自身的有效手段。因此,虽然同为“大飞机”,但即便是亚声速的战略轰炸机,其飞行速度也普遍比运输机快得多(B-52和图-95等老式轰炸机除外)。如依靠隐身突防的B-2轰炸机最大速度为0.95马赫,运-20的最大速度就只有0.75马赫,至于图-160和B-1B等超声速轰炸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普遍采用脱胎于战斗机动力系统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要想超声速飞行一般还得有加力燃烧室。
中国航空工业目前所能提供的最成熟的自研涡扇发动机是WS-10系列,该发动机具体的性能参数尚未公开,不过有消息称WS-10A的性能与俄制AL-31FN相当。后者的最大加力推力为12.5吨,军用推力7.8吨。相比之下,B-2采用的4台通用F118-110无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军用推力达8.6吨——F118是在F101-X基础上研制的,后者是B-1轰炸机上的F101发动机的战斗机型号。俄罗斯正在研制的PAK-DA轰炸机第一阶段则计划采用4台117S发动机无加力改进型,而117S已装备苏-35,并计划装备第一阶段的T-50,其军用推力为8.8吨。
比较来看,即便中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不要求超声速突防,4台WS-10无加力型仍然明显“气短”。
当然,中国也可能选择在更先进的WS-15基础上研制轰炸机用发动机,WS-15是为歼-20配套开发的型号,其性能可望达到美国普惠F119的水平,即F-22“猛禽”装备的发动机
——其加力推力超过15吨,军用推力为10.5吨。此外,WS-15在研制时即考虑配备隐身战机使用,对于一款亚声速隐身轰炸机来说,这样的低红外/雷达信号发动机(或者其核心机)是非常合适的。可问题是,中国目前尚无法保证WS-10的可靠性与产量,从中国计划引进苏-35来看,更先进的WS-15在研制中恐怕遭遇了技术困难。
中国的发动机困境决定了其第一款战略轰炸机很可能不具备超声速突防能力,果真如此的话,倒是与俄罗斯目前的PAK-DA计划类似。但也不排除意外,即由于轰炸机自重很大,因此其发动机更加侧重于提高推力,而不用像战斗机那样对推重比斤斤计较。考虑到这一点,轰炸机版的WS-10/15还有更多潜力可挖。
当然,如果中国想拥有一款与“海盗旗”类似的大型超声速洲际轰炸机,就必须全力研制更强大的专用动力系统了。图-160的4台NK-32涡扇发动机单台军用推力就有14吨,为了保证超过2马赫的突防速度,其加力推力甚至可以达到25吨的惊人水平。
如果中国采用更具革命性的轰炸机设计,则其动力系统也必须是革命性的。苏联末期研制的图-360战略轰炸机计划采用6台液氢冲压发动机,可携带10吨武器载荷以6马赫速度突防。之后的图-2000空天轰炸机方案沿用图-360上的液氢冲压发动机,但数量增加到8台。冲压发动机在将图-2000加速到6马赫后,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将飞机进一步加速到25马赫并进入亚轨道空间。
中国已进行过多次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验,不过很难相信这些试验与其战略轰炸机计划有关。毕竟2009年空军领导人提出的战略打击与战略威慑需求是非常现实和紧迫的,而上述轰炸机方案显然太“科幻”了。
难以替代的大国重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