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11-01 | 来源: 惠风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月13日,我们向来往最亲近的亲朋好友(约五、六十人,其中二十多人是直系亲属)发出告别仪式的通知。
1月15日下午,我再次到八宝山殡仪馆业务室,最后落实告别仪式准备情况。接待我的业务员仍是非常热情,他引导我到工作间看正在制作的横幅、花篮和遗像等,并承诺第二天下午(16日),所有制作的横幅、花篮、遗像和花圈等均可摆放到告别室。
1月16日下午,我姐姐和妹妹等人按约到殡仪馆告别室,往已摆好的花圈上别挂挽联。她们回来后告诉我:“告别室的横幅、花篮、花圈等都已摆放好,一切顺利。”
此时我想,一切都已提前准备妥当,明天的告别活动用不了一小时就可以结束。
当晚21时,在我家附近的宾馆内,中纪委干以胜副书记、交通部李盛霖部长等一行召见我。干副书记向我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对我父亲丧事的三条重要指示。我“服从中央决定”,同意第二天的告别仪式和遗体火化不再进行。
17日当天,我们不断接到电话、短信。
有人这样发来短信:“救民革命本自心,作囚领过有别情,回首何人无憾事?放眼世事多不平。”
也有人这样发来短信:“将军浴血百命搏,赤胆忠心为党国,随他任何不平事,春秋九五驾鹤去。”
还有人这样用短信发来挽联:上联是“扫北征南作鹏铁骨铮铮魂魄绕昆仑百战勋业倾蒙误判”;下联是“护海巡洋将军刚肠烈烈肝胆昭日月一代恩怨顿成悲端”。
1月18日,在中纪委有关部门的直接安排下,父亲的告别仪式开始进行。
清晨,我们子女及亲属二十余人,按计划安排7点半前到达安贞医院太平间的告别室。
7时30分,父亲开始进行简单的整容。
父亲躺在灵床上,面色安祥。身着一套藏蓝色西服,深蓝领带和浅蓝条纹衬衣。那套西服是我大姐李大征夫妇去太原看望父亲时,在太原最好的西服店为父亲定做的,父亲很喜欢,生前舍不得穿。
父亲身上盖了一块红丝绒布,代表“喜丧”的寓意。
告别室的电子屏幕上写着《父亲李作鹏将军千古》,屏幕下放着父亲着军礼服的遗像。四周摆放着花圈。
我们兄弟姐妹及亲属们列队站在父亲的灵床前,最后向父亲深深的三鞠躬。
此时此刻,我心中默默地说:“永别了,亲爱的父亲。您和母亲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安息吧,一路走好。”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三鞠躬完毕,我们走到父亲身旁。我轻轻地抚摩着父亲那苍苍白发,心中默默地对他说:“原来,您的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及他们的夫人、子女都要来送您最后一程,现在来不了了。许多人到家中的灵堂悼念您。我代表他们向您做最后的告别。”我又说:“还有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民群众,在网络上祈愿您‘一路走好’,人民没有忘记您。如果您的在天之灵感悟到了这一切,您可以欣慰地瞑目了。”
所有的人都痛哭不止,我们轮流走过去,把脸贴到父亲的脸上,最后一次吻别他老人家……。
小征的女儿、女婿向姥爷行最后的军礼。
炎天的爱人,替远在国外学习的儿子,向爷爷念最后的告别信。并把这封信放在爷爷的上衣口袋中。
从家乡专程赶来的亲戚代表们,按家乡的风俗,在“族长”脚下长跪不起。
8时30分,灵车到了。
我儿子李羽(长孙)手捧着爷爷的遗像,走在最前面,六个抬灵人抬着父亲的灵柩缓缓随行,离开了告别室。
按照规定的行车路线,车队一路绿灯前往八宝山殡仪馆。
9时20分左右,灵车到达八宝山。通往殡仪馆的道路旁停着警车,道路中央站着指挥车队的交通警察。我们车队被引导驶入殡仪馆最北面的大门,这里是殡仪馆的后院。
9时30分,我们再次与父亲最后告别。深深地向他老人家三鞠躬。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捧着父亲的骨灰回家,与母亲骨灰一起,摆放在灵堂中。
《李作鹏将军生平》是我们子女根据父亲的革命经历而写的,早在父亲病重时就已定稿。
《生平》内容如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