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11-08 | 來源: 發現新西蘭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壹處華人超市
可是寂寞就是代價啊。作為成年人,應該知曉行為及其後果以及應該為此所做的承擔。你不吸霧霾了不吃地溝油了不用假藥了,是不是得損失點什麼?當然這壹點也不盡然,因為本來也可以不用吸霧霾不用吃地溝油,但你沒什麼辦法。出去了,就只能是跟國內比,跟之前的生活比,覺得綽綽有余就行了。寂寞是全人類的通病,還有孤獨,基本在哪兒都會有。不是打幾圈麻將吃兩頓火鍋能解決的。
我通常會認為,寂寞或者孤獨,大概是內心還不夠豐富導致的。假如壹個人的內心世界足夠豐富,他可以用相當多的辦法去排解這種情緒。李白夠寂寞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叁人。”這個段位玩得夠高,叁個人只是不能斗地主,但李白不需要斗地主啊,他要的是“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從宇宙的意義看,這種孤獨人人皆有之,在在皆有之,換個地方,可能只是“更孤獨”而不是“孤獨”。
在當下的信息化之下,寂寞也是很容易排解的。我認識的許多海外朋友,經常日夜顛倒地參加國內微信群的討論。有時候會在半夜冷不丁來壹句“中飯時間爬樓完畢受益不淺”之類的話。許多事件也並沒有錯過,朋友圈全是直播和轉載。下幾個客戶端,盡在掌握。跟過去老華僑們半個月才等來祖國的壹張報紙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多時候,寂寞就是缺乏壹種共同的氛圍和體認。
犧牲壹兩代人吧
也有人問我,出去無法融入主流社會,被歧視雲雲。我通常會這麼回答:你沒出去的時候就是在主流社會嗎?你柒年連續納稅夠不夠?搖到車牌了嗎?有學區房嗎?交贊助費嗎?有暫住證嗎?什麼?你有錢?你有錢你有證嗎?很多人啞口無言。什麼融入外國主流社會,完全是壹廂情願的想象。
很多壹線國家,他們的國民為了他們當下的生活,曾經付出過相當多的努力,法律不斷完善,社會公平正義都是經過各種犧牲才得來的。比如非裔美國人發起的民權運動持續贰拾幾年,從伍拾年代到柒拾年代,經過無數次訴訟、公開抗議示威等等,最終使得南方終止了種族隔離政策。馬丁·路德·金博士因此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而最終也因為平權運動遇刺,盛年離世。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
他們整整壹代人為了下壹代人以及子子孫孫,不斷地去碰撞、付出、犧牲、建設,最終才確立了平等權利,成為不可撼動的政治正確。而我們的華裔做了什麼?今年春天梁彼得的事情讓很多華裔看到,必須要就利益攸關的事件發聲,全美45座城市成千上萬華裔上街示威。姑且不論此案的是非,但此事讓我們知道,在地的政治參與多麼重要,如果沒有人為你在政治中代言,那就永遠是利益受損者。
進入國外的主流社會,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有時候,真的是需要犧牲壹代人或者兩代人,才能完成這種階層的上升。想想看,同樣是需要付出努力,你認為在哪個環境之中,競爭更為公平?階層上升的通道更為順暢?我想這並不是很難得出答案的問題。
讓自己更真實
很多在國外生活的人,抱怨無法與外國人打交道,然後就說人家歧視雲雲。這可能是中國人在域外的最大困境,但是要解決,也不算難。答案只有壹個:做壹個真實的人。看上去有點難吧?
語言我就不說了,盡量學吧。多跟外國人聊天,如果是同齡人,在歐洲肯定要聊足球,聊八卦。可是我國的足球並沒有什麼好聊的,但你也不能連易卜拉欣莫維奇的名字都念不通順吧?跟美國人聊天,你肯定得從NBA、NFL這樣的話題聊起,或者你得會在後院燒烤,懂點烘培之類的,也能聊得起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