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12-04 | 來源: 網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人沒想到的是,短短20年後,當年那個遠渡重洋跑來學習技術的後進者,竟然開始蠶食偉大的底特律。
1982年4月《紐約時報》報道,日本汽車品牌已經占領美國近22%市場份額,致使25萬汽車工人失業。在美國人最信賴的消費指南《消費者報告》雜志中,美國產的小型車僅有雪佛蘭的克爾維特壹個上榜,其他15個車型中除了叁個是德國車,其余都是日本車。
1981年3月3日,美國福特公司的員工集會,抗議豐田汽車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AP
美國哈勃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專業自動化研究雜志《哈勃報告》的創始人詹姆斯·哈勃(James Harbour)在研究了5年福特汽車和25年克萊斯勒汽車的生產模式後,依然被日本汽車的制造管理系統震驚了:日本人制造汽車的流程幾乎跟美國壹模壹樣,他們的組裝和焊接零件也沒有比美國的更先進。但他們的質量管理系統完全超越了美國。
在日本汽車工廠的每個車間裡,都有多個“質量控制圈”,是根據出身戶籍、家庭住址、年齡以及興趣愛好等將流水線工人分成的小組,這樣他們在午飯以及下班後都可以繼續討論如何提升產品質量。在尼桑平塚市的Z-car系列工廠內,足足有580個“質量控制圈”。靠電子和其他技術,日本工廠裡的質量檢測可以精確到微米。
如果用百萬分之壹的比例來衡量汽車制造的缺陷率,日本汽車制造可以說實現了零缺陷。在尼桑達特桑280-ZX運動系列汽車的內部公司手冊中,透露了他們每輛汽車出廠前,每壹環節都會有兩組工人進行質量互檢,以確保質量。
不僅如此,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輕工業文化卻在日本人手中流傳了下來。
2012年,壹家叫做“鐮倉襯衫”的日本公司在曼哈頓麥迪遜廣場開業了,鐮倉襯衫生產的正是被美國人成為“傳統式”,而日本人稱作“常青藤式”的美式服裝。用“鐮倉襯衫”公司創始人Yoshio Sadasue的話來說,他所生產的美式服裝“確實產生於美國,但美國人忘記了他們自己的這種樣式已經很久了”。
鐮倉襯衫的創始人Yoshio Sadasue。/kamakurashirts.com
在以“世界上最好的牛仔布”而聞名時尚圈的日本岡山縣,同樣壹個叫做“工人”的美式工裝品牌,精准地復原、生產著從1900年到60年代間美國工人穿過的鐵路夾克、叁防布外套、法蘭絨襯衫以及雙層膝蓋的褲子。
和鐮倉襯衫的Yoshio Sadasue壹樣,“工人”品牌的創始人Takashi Tateno沒有通過百貨商店或者其他零售商銷售,他想要靠高利潤維持工廠的允許。日本企業家對日本工廠總是充滿敬意,並且強烈的希望這些日本工廠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因此,許多日本學者並不認同“戰後日本被美國文化侵略”這樣的觀點,他們更相信跟隨美國產品傳播來的價值,被日本吸收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