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12-18 | 來源: 北京新浪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志同道合的獨居者們分享各種的生活經驗,從長途旅行,房屋裝修,到買菜煲湯,甚至到備齊廁所紙等都給予事無巨細的熱心指導,幫助同族群的菜鳥們適應壹個人生活的不便與孤獨。
還將“越演越烈”
現代社會女性經濟獨立
結婚不再是唯壹選項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受訪時表示,中國已開始走向獨居不婚的進程,今後還將“會越演越烈”。
她解釋說,婚姻制度與喜新厭舊的人性相矛盾,而現代社會人均壽命的延長,導致現代人對傳統婚姻不再鍾情。
她認為:“現代社會,婚姻家庭的形成不像過去基於傳宗接代或者經濟互助,婚姻越來越以感情、追求浪漫愛情為基礎,婚姻於是就成了壹種約束, 其他什麼都不是了。”
同時,人均預期壽命,在農業社會,包括西方工業化之前的傳統社會只有叁肆拾歲,“很容易從壹而終,夫婦感情在沒有發生變化之前,就謝世了”,而當代社會,人均預期壽命柒八拾歲,“固定的婚姻關系讓終身只有兩人,不許有別人,就出現了大量的厭倦、摩擦和痛苦。很多人不願作繭自縛,放棄婚姻。”
此外,女性經濟獨立也是中國不婚獨居人數走高的重要原因。
李銀河說:“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在外掙錢,女的在家相夫教子,女人不結婚就沒有生活來源,現在女性都有經濟收入來源,有選擇獨身的可能性了,過去沒有這樣可能性。”
女性情感專家蘇芩受訪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她說:“現在女性是除了不能自己生孩子,其他事都能做,她們自身經濟獨立,對於婚姻,已由對物質的看重轉變為對情感的更多需求。很多人不再會為沒有感情的婚姻去湊合”。
不婚的幸福
36.8%的單身女性
:不結婚也很幸福
2016年騰訊關於中國人婚戀調查報告顯示,36.8%的單身女性認為不結婚也很幸福。
中國人不婚獨居的趨勢,是全世界單身浪潮下的壹個反映。學者分析,單身浪潮的來臨,是人類社會已經延續幾百年的家庭解體過程的壹個結果。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再到人人離家投入工業生產,食物、衣服外包的工業社會,家庭的多項傳統功能被商業所提供的便利取代,婚姻在單身者的觀念中不是必需,而僅是壹種選擇。
不過,盡管不婚遲婚的隊伍越來越大,年輕壹代也學習在獨處中自我提升,受訪學者仍提出,在傳統家庭觀念仍根深蒂固的中國社會,“結婚仍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李銀河說,“不孝有叁,無後為大”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念幾千年來已內化到民族的心理。
雖然80年代以婚姻狀況衡量人生成敗的觀念現在已有巨大改變,但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家庭仍在世俗宗教中占有重要角色,“中國沒有神的崇拜,但有祖先崇拜,大家覺得永生不朽的渠道是由下壹輩繼承自己的血脈。”
她指出,在中國,即便是同性戀者,也有人與異性結婚,其中柒成同婚者的目的是為了傳宗接代。
她說,在同性戀的調查中,好多男同性戀是家中唯壹的男孩,他們選擇異性結婚的理由是“如果不結婚,不生孩子,那就對不起父母。”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