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3-1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随着海归潮的到来,中央也开始特别关注海外人才回国的发展。2016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迅速拉开。各地各部门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海归人才遭遇的困扰也在逐渐消融。
不过,面对留学生“回国潮”,国内社会准备好了吗?最突出的还是人才的使用问题。比如,虽然现在各用人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人进人的门槛很高,但一些单位却不能把招入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上,令其发挥自己的能力,提拔使用也要论资排辈、甚至凭关系。事实上,一些单位的大学生起了个为单位“装点门面”、做“花瓶”的作用,所以,很多大学生进了一个让人看来很体面的单位,过一段却不惜辞职“下海”,自己去创业。
国内社会也应做好相应准备
说到底,留学生“回国潮”,是冲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向好形势而来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有“潮”就有动力,有“潮”就有风景。而这个“动力”和“风景”还需要社会,直白地说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来支持创造。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是要坚持人才发展战略,大力营造创新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用武的良好就业环境,对于各用人单位来说,必须任人唯贤,要珍惜和尊重人才,舍得使用人才和让人才担当大任。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学生愿意回国效力,使得“回国潮”高潮迭起,风景不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