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4-08 | 来源: 栾泠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文革 | 字体: 小 中 大
由于比较同情父亲,这个警卫员后来就被复员了。临走时,父亲把一个收音机送给了他。
我一共去过肇庆两次,父亲跟我谈得比较多,他的“肇庆文稿”的基本思想都跟我谈过,因为当时我终究是上了大学的,在新疆也比较爱看书。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坠机身亡。父亲意识到“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宣告失败。从10月12日起,他开始秘密地写作一部近10万字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稿。这批理论文稿后来被称为“肇庆文稿”。
父亲在“肇庆文稿”中,总结了我国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批驳了指导“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指出当时无产阶级政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不能“为革命而革命、为专政而专政”。
他针对“文化大革命”中乱揪乱斗、残酷迫害的错误现象,指出党内的错误和缺点,只能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决不能用镇压的办法去解决”。
父亲说建国以后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阶级教育要不要搞呢?要搞,主要是思想教育,特别是干部的思想教育要搞。但他说思想教育不能用运动去搞,运动是不能提高人的思想的,而且往往起副作用。
在肇庆,父亲最大的乐趣还是看书思考,除了吃饭和散步,他从早到晚都在书房里。他一天的生活跟书分不开,看书、写笔记、写文章。我妈妈说,他写的文章太多,笔头快,他的文章总共算起来大概有五六千万字。
1974年夏天,“肇庆文稿”基本写成。父亲的外甥,在复旦大学经济系当教师的马文奇利用暑假,从上海过来。父亲让他誊写文稿。
回到上海后,马文奇为便于分散保存,接连抄了三份,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抄完后,他从原稿不连接的三处抽出六页留下,作为证据,其余都按父亲的嘱咐销毁。
父亲经中央同意,1975年8月25日深夜迁居到了无锡。1976年7月1日,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
1976年9月,母亲到北京瞻仰毛泽东遗容。王震见到母亲说:“闻天同志是我们党的理论家,他写的稿子你千万不能烧掉啊,一定要保管好,如果不方便,把它放到我这里。”母亲就把一部分文稿寄存在王震那里。这样一来,“肇庆文稿”才得以幸存出版。
唯一遗憾的是,父亲想在“会上谈谈”的遗愿,成了永远的遗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