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6-27 | 來源: 王希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黃渤 | 字體: 小 中 大
正是這份“惶恐”,黃渤選擇靜默,他有意躲開“票房擔當”、“XX億影帝”的名號,不想被沸騰的影市將自己裹挾到了壹個無聊的框框裡中。在明星和演員之間,他選擇做演員。但演員不能因為演戲而沒有生活,正如靳東對胡歌說的那句話:“你要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生活你演戲哪來的靈感。”黃渤開始選擇不那麼“熱鬧”的電影,最後也做出息影的決定。本次領獎時黃渤也真心地剖白:“美從來都不缺乏,只是缺少發現,沉甸甸的獎杯讓我知道,老是去演喜劇片是沒有出息的,這兩年離沸騰的電影市場稍微遠了點,沒有出現在媒體裡面,靜下來去做了些嘗試……”黃渤拍了不賣座的《記憶大師》和《青島往事》,他還用更多的時候在陪伴家人;他更隨性喝酒,隨性畫畫;有音樂作伴,呼朋喚友;他用攝影捕捉自己的審美,更在《極限挑戰》裡讓觀眾看到他生活中的真實。
在屬於這段釋放自己的空間中,黃渤壹貫逗趣,壹貫真誠,壹貫溫情,但自己比以往更多壹份瀟灑和淡然;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整理自己,思考生活的意義。這段靜默期是他演藝生涯中的休止符,但休止符過後是壹個新的樂章,休止符看似空空蕩蕩,黃渤卻從中獲得了綿長的力量:“壹開始,我演‘色彩型’人物多壹些,很多事也得益於此。後來,慢慢用同樣的方法時間長了以後,覺得沒那麼過癮了。有的時候,生活會告訴我,不壹定所有的方式都要用加法,減法也是不錯的方法。這個道理對表演如是,對生活也壹樣。壹開始我比較喜歡武大刀,武得很漂亮,也比較容易吸引注意力。但後來發現有的時候,以靜制動,回味悠長的東西,力量也挺大。”
這是作為壹個藝術家才會有的態度:在靜默中自我警醒,在警醒後歸來。
他帶著《冰之下》華麗歸來了,也許這部電影是他演藝生涯真正的轉折點。評委看說黃渤能用“極簡主義”的表演方式,呈現“人物內心的復雜情感與思想”,可見,黃渤這次仍舊不用喜劇來表達,而是要用“內斂”進壹步探索,而這內斂是經過了沉澱。
不論如何,不管是前生的掙扎,還是兩年的靜默,亦或是如今的歸來,黃渤在人生的面前總是能如羅曼·羅蘭所言: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