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8-23 | 来源: 德国之声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文革 | 字体: 小 中 大
文革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图像与话语的系统,一个柏林的艺术展生动地揭示了这一现象。
长江黄河,战无不胜
1966年,正当文革拉开大幕之际,毛泽东在武汉横渡长江,以此宣告,他,仍是那个战无不胜的中国领袖。此后,每年都会有人以畅游大江大河的形式纪念毛泽东。张克纯的这幅作品拍摄于2012年,人们横渡黄河的场面是真实的。
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
“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毫无疑问是讲述文革最标准的摄影作品之一。作为《人民中国》杂志的摄影部主任,翁乃强在文革开始的那些年间亲眼见证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包括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
私人照?
这幅照片反映了1966年代表的那个时代:它其实是一张私人照片,却像是为那时的大舞台精心导演而成。画面的女孩身后,是毛泽东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女孩手中拿着《毛主席语录》-毛泽东、天安门、毛主席语录,三位一体,文革最具代表性的画面。
狂热的一代
曹恺的录像装置《1969之夏》诞生于2001/02年间,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年轻一代“投入革命”的狂热之情-不局限于中国:年轻人的偶像──从切瓦拉到约翰列侬,从马丁路德金到毛泽东,以及疯狂追捧他们的年轻人,都在曹恺那里得到体现。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