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7-09-17 | News by: 环球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同时,该报宣称“相比之下…虽然美国公司的法定企业所得税为39.1%,但在扣除减免和抵免后,2012年(可获得完整数据的最近年份)它们享受的实际税率仅为18.6%。”
结果,在该报的微博账号下,不少人便纷纷跟风说“哈哈哈,特朗普是在变相辱华”。
但金融时报的这种对比方式,在很多税务专家看来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
首先,两国的税制结构就不一样,美国侧重的是个人,而中国侧重的是企业。
其次,不同的行业的税率也不一样,还有不少优惠和抵税政策,而且中国税务体制存在的监管难的问题,更导致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避税”,所以,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并不高,这同时也是很多企业的“商业秘密”。
最后,额外费用、社保支出等,其实并不属于税负,而是“非税成本”。
因此,当《金融时报》的记者拿着不综合考虑行业差异、抵扣政策、避税等因素、还把“非税成本”也都计入在内而得出的所谓45.6%的“死亡税率”,去对比美国考虑了所有“扣除和减免”而得出的最纯粹的18.6%的税率时,这种充满“政治意味”的对比也就根本没有“专业性”可言了。
换言之,虽然特朗普夸中国夸错了地方,但像金融时报这种西方媒体借着特朗普的错误对中美的税率进行极为不对等和片面的对比,也没比特朗普好到哪儿去。
不过,对于中国税太高的抱怨在我们国内也确实很有市场。实际上,《金融时报》所引用的那个45.6%的数据,就是去年曾经引起全社会争议的“死亡税率”的话题,由天津财经大学的学者李炜光与天则研究所合作得出来的。
当然,不同立场的人看待这事的观点也就完全不同了,税务领域的专业人士就认为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减税政策,并进行税改;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则认为自己的负担仍然很重。
其实,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企业面临的大头并不是正在改革的税务,而是大量的非税成本。这也是为何很多税务系统的人表示自己其实是在“背锅”。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