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2-13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日,國外多起性侵案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全球范圍近來為何會掀起壹場圍繞“性侵”議題的熱烈討論和反思?是什麼原因使得越來越多的受害者敢於敞開心扉、直面過去?除了個人,家庭、社區、社會組織和機構,以及國家層面的因素,又在發揮著怎樣的影響?這些受害者們又面臨著怎樣的困惑、掙扎和無奈?“澎湃國際”今起推出“透視美國性侵案”系列報道,從個人、群體、機構、立法及國家層面等多角度,考察美國社會在面對這類特殊案件時所展現出的溫情、憤怒、反思、調整以及困境和局限。
“我在高中時曾面臨壹個選擇,是自暴自棄、讓不幸的回憶永遠影響我的人生,還是嘗試做出改變,做些積極正面的事。我自己選定的目標,就是幫助性侵幸存者打破沉默,幫助我們之中最年幼、最脆弱的那群人。”33歲的艾琳·梅林(Erin Merryn)隔著屏幕對記者得意地翹起大拇指,露出壹個輕松的笑容。
和其他壹些外出闖蕩的美國年輕人不同,美國女孩艾琳在伊利諾伊州出生、長大、讀書、工作、成家。但在家庭之外,她的足跡已遍布美國,她的聲音也通過3本著作和主流媒體采訪廣為傳播。以她為名、預防兒童性侵的“艾琳法”(Erin’s Law)已在美國31個州通過,並被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在聯邦層面簽署。
這些成就卻有壹個不幸的源頭:從6歲到13歲,艾琳曾遭到鄰居和家人的長期性侵。而艾琳的遭遇並非特例,據美國最大的反性暴力組織RAINN最新數據,美國1/9的女孩和1/53的男孩在18歲以下遭到成人性侵或性騷擾,每8分鍾,有關機構都會收到兒童被性侵的報告。此外,還有大量兒童被年齡稍長的未成年人性侵。
近日,美國奧運體操隊前隊醫性侵200多名運動員的丑聞再次把這壹問題推上輿論焦點。艾琳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視頻專訪時表示,這樣的爆炸性丑聞只是壹場“沉默的流行病”的冰山壹角。而這位曾經歷過抑郁、自殘甚至自殺未遂的受害者,正在以幸存者和勝利者的姿態努力打破這種沉默。
艾琳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作證。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采訪對象供圖
“噩夢”童年
艾琳童年的許多瞬間都被她母親用鏡頭保存了下來:無論是生日聚會還是學校表演,這個金發小姑娘總是笑容燦爛,和兩個姐妹在修剪平整的草坪上嬉鬧玩耍,或者對著壹堆拆開的聖誕禮物手舞足蹈。這些後來都被艾琳上傳到了個人網站的“回憶”頁面上。
但還有另壹些回憶發生在鏡頭之外。6歲的壹天,她受邀和鄰家小女孩阿什莉壹起過夜,在看了動畫片《小美人魚》後,她去阿什莉的房間打地鋪。半夜醒來時,她發現阿什莉的叔叔理查德(化名)進了房間,示意她噤聲後,對她進行了性侵。
“不會有人相信你的,”近30歲的理查德威脅她說,“我知道你住在哪裡,艾琳,我會來找到你的。”
艾琳害怕地保持了沉默。阿什莉是她當時最好的朋友,她仍想乘理查德不在家時去找阿什莉玩,但不是每次都能順利避開加害者。從6歲到8歲半,她又多次被理查德性侵,包括被他強奸。她不敢告訴自己的父母,而當她終於忍不住告訴了阿什莉時,阿什莉也害怕地懇求她不要告訴任何其他人,兩人拉鉤發誓保守秘密。
8歲半,她終於搬家遠離了這場噩夢。但同樣的事情竟在她11歲時重演:在去祖父母家聚會時,她半夜驚醒,發現自己尚未成年的表哥布萊恩(化名)正躺在她身邊。此後近兩年時間裡,布萊恩又對她進行了多次性侵,通常是在過節家庭聚會的時候,布萊恩會把她堵在地下室、廁所和臥室裡,同樣以“沒有人會相信你”為威脅。
艾琳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她在學校學會了如何應對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火災,記住了拒絕毒品的8種辦法,也知道要警惕陌生人,保護好自己。可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中,她從沒學過要如何應對熟人甚至是家人的侵犯,也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如何向其他人舉報這些行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