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3-01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昆明恐袭案 | 字体: 小 中 大
刘义守担任了多年昆明市人大代表,“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拉玛主任说这么不客气的话。”他还特别注意了在场两位副市长的表情,“脸色也不好看。”
周琪还关注到了质询会现场的一个细节,25名组成人员出去合议时,住建局的领导班子在座位上候着,而拉玛·兴高则在会场内转悠,和人打招呼、握手,不过,“拉玛·兴高避开了住建局的席位,有意识地保持了距离。”
在刘义守看来,这次质询会更大的意义来自于其产生的示范效应。据他了解,质询会带来的压力不止在住建局一家身上,“这次质询在全市的行政机关都引起了轰动,列席质询会的其他政府部门负责人也会有所感触。”
大会完了还有小会。多位到场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质询会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召集了住建局领导与列席质询会的两位副市长和环保局等6个单位的负责人,开了个闭门会议。
质询给住建局带来直接压力。2月24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来到昆明市住建局,当天该局领导办公会议从早上持续到中午12点32分。会议结束前,工作人员已为他们点了15份盒饭送到会议室门口。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部署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我现在就是在悬崖边上,”在南方周末记者面前,成为昆明市首个被质询单位负责人的李彤,语气略显激动地表示,“什么都别说了,现在就是埋头干活。”
2018年1月,深圳人大询问会上,人大代表就饮用水源保护地发起专题询问会,政府多部门现场接招。图为人大代表郑学定发言。(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鲁力/图)
“自选动作变多了”
这次质询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早在2017年10月就已开始。刘义守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10月下旬的一次市人大常委会上,他在“质询案”上签了名。
彼时,昆明市在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的城市排名还未出炉,常委会的部分成员已经注意到了住建局在扬尘监管上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有41人,“都是自愿的。”刘义守称,在几个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号召下,最终有25人签名联署。
刘义守透露,在联署签名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未确定启动质询这一监督形式。而最终的质询会上,柳伟宣读的质询案中关于昆明市空气质量排名下降的内容,也是后来添加的。
法律赋予人大的工作监督方式除了质询,还有专题询问。周琪参加过多次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询问会,他的感受是,“比起专题询问,质询更加真刀真枪一些。”
与散发火药味的质询相比,专题询问在昆明市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自2013年首次启动以来,每年定期举行一到两次。
刘义守多次参与专题询问,也曾在专题询问会上提过问题,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昆明市人大开专题询问会的操作方式是,会提前安排好会上提问的人员,提的问题也在事先有分工。刘义守介绍,在专题询问会开展前,市人大常委会会和被询问的单位通气,被询单位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在专题询问会的现场,除了安排好的问题外,也允许人大代表个人补充提问、现场发挥。
昆明市住建局一名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今年1月末,就收到了来自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的质询案,要求局领导班子全部到现场回应质询,之后,住建局进行了相关准备。
2月11日的质询会上,刘义守未被安排发问。不过,根据现场几次出现回答不上来的情况,刘义守的判断是,提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自选动作”变多了,“这次很明显自选动作多于规定动作,有的可能根据回答调整了问题的角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