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3-01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昆明恐袭案 | 字体: 小 中 大
质询会现场金志伟的追问就是一个明显的“自选动作”。金志伟本是第一个发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其他4位提问完后,金又起身追问,“我边听边思考后,想到一些问题再问一下……”金志伟称,住建局多多少少在客观上找问题、把责任推到区里,他要求李彤“再回答一下”。
专题询问逐步常态化
“专题询问是了解情况、给出建议,质询则更上了一个层次。”首次参与质询会后,刘义守感触颇深,“人大要通过质询发挥监督作用,不能光任命官员不监督官员。”
刘义守分析,过去启动质询有一些阻力,“主要在于观念上的问题,大家在场面上都抱着以和为贵的心愿。”而从李彤和马文瑜的现场表现也能看出,不少官员的现场应对能力也有差距,很少经历公开场合的现场问答,经验不足。
自十一届全国人大在2010年6月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已逐步实现常态化,在全国人大的“示范”下,地方人大也普遍定期开展专题询问。本届全国人大期间,专题询问也有所突破,出席应询的官员级别上升到了副总理。
2014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首次由国务院副总理到会应询。
不过,全国人大还未启动过质询。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昆明此次质询,亦是近年来少见的尝试。
事实上,地方层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质询案。
1989年5月,在湖南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就中央要求的清理整顿公司提出质询案,副省长杨汇泉被罢免。
2000年1月,代表们在广东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起的质询案,导致省环保局局长被免。
2009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部分直属机构的违法收费和挪用财政资金的行为提出质询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胡肖华是领衔者。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焦洪昌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称,过去,人大发现政府工作存在问题,更多采用沟通、提建议的方式,未必质询,“骨子里不是对抗思维”。而越到基层,行政面积小,人与人之间更熟悉,一旦启动质询程序,最后如果导致被质询官员遭罢免或撤职,在地方上很难行得通。
质询在昆明有望继续,拉玛·兴高在质询会上发言表示,就环保和扬尘治理问题,下一步要请昆明市主城六区人大也相应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
日前,拉玛·兴高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一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拉玛·兴高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部门总结开展质询会的有关经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