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4-11 | 来源: 金融界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温家宝 | 字体: 小 中 大
可以说,在大豆这场战争中,美国获得了大豆的定价权,而中国大豆沦陷已成为事实。甚至,中国老百姓(68.16 -2.10%,诊股)对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已经变得不那么在乎了,中国食用油的构成中超过一半是大豆油,而大豆油80%以上是转基因产品。可以说,平常我们在外面餐馆使用的大豆油基本是转基因产品。
打“大豆牌”的影响?
贸易战,中国首先打了“大豆牌”。中国在当初放弃大豆,寻求国外进口替代之路的策略,也没有想到中国最终发展成为大豆消费巨国,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时间推移到现在,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而言,从来也没有想过贸易战开打,中国居然用了美国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可以实现贸易顺差的品种。可见,凡事都有利跟弊两面。
在开篇的时候,就讲了三点核心原因,中国打大豆牌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大豆主要产区的10个州中有9个州支持特朗普。个人看法,中国打的这个牌更多的是打对方政治的痛点。试想一下若2016年不是黑天鹅当选的特朗普在打这场贸易战,也许这一张牌打得并不那么响亮。
回归事实,终究是中国大豆的供应控制在别国手上,若真的长期打起战来,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我国大豆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其中来自美国的进口量约占我国大豆总进口量的37%(占中国大豆消费市场的32%),另一大进口来源地巴西的占比约为41%。如果在贸易战中通过提高大豆进口关税等措施进行反制的话,一方面将直接抬升大豆进口价格,而另一方面也将导致大豆进口量下降从而影响我国国内的大豆供需形势。
有的朋友在思考,能否寻找替代进口之路?
我们先来看下,另一个大豆进口来源地巴西的情况。事实上,目前我国已经消耗了巴西大豆产量的33%、大豆出口量的61%。虽然,从2007年以来,中国进口大豆中巴西大豆占比一直在持续提升,但从数据上看,巴西可供中国进口更多的大豆空间并不大。此外,若是巴西一时半会真能提供更多的大豆,但会不会趁机起价。毕竟,供应与需求的普适规律不会改变。这样,同样会影响到国内大豆的价格。显然,重新寻找新的进口替代之路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顺畅。
那么,通过国内自主提升供应的路径是否可行?
首先,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耕地量有限,种植大豆也需要时间。其次,2017年,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为1.07亿亩,产量为1310万吨,换算下来,需要拿出7.75亿亩的耕地,才能满足国内大豆的种植需求。而我国目前的耕地总面积还不到21亿亩,如果大豆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由此必然挤掉产量更高的其他粮食品类,这显然也是不靠谱的事情。再者,由于中国大豆亩产低,散户种植为主,补贴又低,所以更多的农民愿意种植其它耕作物。4月3日,中国在打出“大豆牌”的前一天,出台了提高补贴种植大豆的补贴,比玉米还好。可见,还是需要适当提高国内产量,以减少供应下降的冲击。
结论显而易见,只要贸易战真开打,大豆的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并且会进一步影响到大豆价格,进而影响到豆油、豆粕、大豆类食品的提升,对通胀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豆粕是饲养猪的主要饲料。一旦豆粕价格的上涨,间接影响到猪价的上涨。看了一些机构的统计数据,大豆相关产品核心影响CPI中的累计权重约为7.5%,若大豆价格上涨30%,则额外影响0.5%的CPI。
反过来思考,考虑到大豆价格波动对于我国CPI的显著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政府选择大豆作为反制措施的可能性。若是这样看来,打大豆也并非真的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核武器,更多的是可以用一时,也并非长久之计。
回顾历史,中国是“大豆母国”。一个拥有着四千多年大豆种植史的国家,市场就这样被国外的转基因大豆所取代。那句话叫“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说明,粮食至关重要。抛开贸易战,关于大豆的这场战争,中国已经是输在前。只不过时机凑巧,在贸易战这里,我们活用了一回。
嘴炮式的贸易战已经升级至1000亿美元商品要征税的级别。只要真开打,全球经济必然受到波动,也会在各大经济体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中国打的“大豆牌”,短期希望能有所建树,长期并非是所谓的“核武器”。
贸易之战,一旦开打,伤敌一千,必然也会自损八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