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7-15 | 來源: 雜志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日軍恰恰利用宋哲元與他們討價還價的時機,壹方面向關內運兵,壹方面吃掉分散在豐台、廊坊的駐軍。
盡管各方暗中角力,但表面上還維持著壹團友好氣氛,這與《邪不壓正》中日本特務根本壹郎與朱潛龍、亨德勒經常圍在飯桌旁插科打諢如出壹轍。1937年6月6日,宋哲元與松室孝良各自帶隊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聯歡宴會。雙方說著說著,開始比試唱歌,後來又比試拳法和刀劍術,最後幾個日本人把宋哲元舉了起來,向上甩出,再接住,中方軍官也用同樣手法對付松室孝良。眼看氣氛越來越緊張,叁拾柒師師長馮治安怕出岔子,叫中方軍官把人放下來,宋哲元和松室孝良分別講了幾句中日親善的話,宴會匆匆結束。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宛平縣城外演習也是非法的。”臧運祜說,“那天晚上,演習日軍借口士兵走失想進宛平城搜查,結果走失士兵很快就歸隊了,他們又說聽到了壹聲槍響,繼續向中國守軍挑釁,非要進城,中國守軍不許,日軍就開炮了。其實那聲槍響是哪裡傳來的、是否真的存在,至今沒有定論。日方完全是無理取鬧。”
“贰拾九軍當時約有10萬人,而日軍起初只有幾千人。因為兵力不足,日軍采取了拖延戰術。7月7日之後的大約3個星期,日本壹方面與中國談判,壹方面秘密向平津增兵。7月28日,日軍只用1天就攻陷了北平。”王建偉說。此後,日本將華北駐屯軍改編為華北方面軍,實力大增。
國民政府,從半自治到傀儡
1937年,日軍又為何選在宛平城西門外的盧溝橋挑起事端?根據1933年中日雙方簽訂的《塘沽停戰協定》,長城以南100公裡為“非武裝地帶”,中國軍隊不能駐扎,只留中國警察維持治安。1935年5月,“非武裝地帶”出現壹股自發的抗日義勇軍,日本認為這違反了《塘沽停戰協定》。加上不久前兩名漢奸報社社長被殺,日本開始向北平軍分會施壓。北平軍分會是當時國民政府在華北的最高權力機構,委員長是何應欽。他妥協了,與時任華北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簽訂《何梅協定》,國民政府將中央軍、中央勢力統統撤出華北地區,平津壹帶頓時淪為軍力真空地帶。
“ 柒柒”事變中盧溝橋上的中國軍隊機槍陣地。
趁著中央軍南撤之機,非中央軍體系、駐扎在察哈爾省的贰拾九軍軍長宋哲元借機向蔣介石建言:“北平治安防務空虛,不能無兵駐守,否則豈不斷送?”蔣介石於是將華北的大局交由宋哲元掌控,並於1935年12月18日在北平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管轄河北、察哈爾兩省和平津兩個特別市。宋哲元被任命為委員長,他又任命秦德純、張自忠分別為北京市長和天津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名義上隸屬南京國民政府,實由宋哲元等控制,又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日本“華北自治”的要求,是壹個半獨立的政治組織。
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贰與宋哲元接洽,商討華北“高度自治”,脫離中央。但宋哲元不肯,土肥原賢贰另覓交易人選。1935年12月25日,掌握“非武裝地帶”大權的督查專員、漢奸殷汝耕在日本扶植下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以通州為政府所在地,管轄通州、懷柔、昌平、順義、密雲、香河、寶坻、遷安等20多個縣和唐山、秦皇島港等地。該“政府”更進壹步,直接宣布“脫離中央”,成為日本傀儡政權。同壹天,宋哲元也發表談話,稱希望“中日親善”。
“北邊由日本控制,東邊是偽政權,南邊的豐台也被日軍占領,北平被包圍了,交通要道上只剩下西南邊平漢鐵路線上的宛平還在中國人手中,日本必然要攻破這道防線。”臧運祜說,“‘柒柒’事變後,蔣介石多次致電宋哲元,讓他全力抗戰,固守北平,但宋哲元壹直在猶豫,想通過和日本談判取得和解,最後計劃落空。”1937年7月28日,日軍進攻北平城,宋哲元遁走保定。8月,日本人扶植的漢奸機構“北平地方維持會”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壽終正寢。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