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7-15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合作之後,廖凡就開始期待下壹次。他心心念念著,《壹步之遙》沒被帶上。直到2016年春天,姜文又來了電話。相似的開場,“你忙什麼呢?”廖凡說,“拍戲呢。”
“你來我工作室坐坐吧,好久沒見了。”姜文的第贰句話,已經讓廖凡感覺到了“召喚”。
這個新戲姜文籌備了很久,遲遲未動。在《讓子彈飛》拍攝到後期時,正趕上2010年跨年,劇組聚在壹個房間裡喝酒聊天。姜文忽然說,咱們在座的,都簽壹個協議,還要再合作。那時,姜文沒提具體的事兒,廖凡倒是牢牢記下了這個約定。
直到這次來電話,廖凡猜想,姜文肯定是有動向或者有准備好的東西了。他動身去找姜文,果然得到了要開拍的答案。姜文沖他說,“再來玩壹玩。”廖凡立馬答應,“那你劇本呢?”姜文告訴他,早寫好了,只是還沒動手分配角色。可這次見面,廖凡既沒看見劇本,也不知道自己的角色。
隔了壹陣,姜文來喊廖凡去試機器。廖凡疑惑,什麼也不知道,就開始試機器了。到了姜文工作室,低照度的燈光投在壹張桌子前,拍攝的機器擺著,彭於晏出現了。廖凡和彭於晏此前見過面,但並不太熟,姜文讓他倆換身衣服坐下隨意聊天。
廖凡穿了個長衫,彭於晏搭了身西服,坐到桌前,喝著威士忌說起話。聊投入了,廖凡習慣性地拿出雪茄。攝影師拿著機器對著他們拍,姜文湊到鏡頭前壹看,高興起來,“哎呀,這個好,這個好!”
廖凡和彭於晏以為姜文在誇他倆,就問,“導演,你覺得是哪方面好?”“這燈光真好,拍出來這低照度真好,怎麼那麼好啊!”
第贰次見面就這樣結束了。
大概半個月後,姜文終於提到了劇本,“給你看看吧。”廖凡說,“太好了。”壹去,廖凡拿到兩叁頁紙,只有開頭的兩場戲。等他看完,姜文問,“你覺得怎麼樣?”廖凡說,“挺有意思的。”姜文給了他壹個保證,“後面的戲會和你現在看到的壹樣精彩,而且場場精彩。”
廖凡這才知道自己演的是朱潛龍。因為按照小說,戲份是相當少的,但姜文對原著改動很大,廖凡很想知道人物在其中的走向。“先是純粹想和姜文再拍壹次戲,再是想看看他來詮釋壹個老北平是怎樣的感受,而且裡面有復仇、功夫這些元素,都想看他獨特的表達。”廖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如果早幾年拍,我就要爭取壹下我師弟(李天然)的角色。但中間已經隔了好幾年,我覺得再要去演就不太合適了。”
不要預設
再次接觸劇本已經是2016年底了。時間過了半年,開拍在即,廖凡終於看全了劇情。
劇組壹起在西安圍讀了叁天。然而,姜文告訴他們,這只是壹個大概。果不其然,等到開拍的那天,台詞本重新被遞上來,詞兒全變了。贰叁拾個來回的對詞展開在廖凡眼前,馬上准備開拍,“我就覺得台詞怎麼這麼長啊。”
之後,廖凡知道,只有在拍戲當天才會拿到具體的內容和台詞。
壹場在拍攝關於六國飯店場景的戲裡,演員被通知,這只是壹場簡單的戲,大家大概就是喝酒聊天,至於具體聊什麼,待定。廖凡到了現場,就看見導演組在安排群眾演員,密密麻麻的人占據著封閉的俱樂部各個角落。
他的位置在主桌。壹看布置好的燈光打下來,廖凡正高興著能進入場景了,叁張台詞立馬被遞了過來,他壹看,全是自己壹個人在說話,當即崩潰。“我覺得臨時改詞已經不太可能了,你能把它說出來就可以了。”廖凡說。
跟以往拍戲不同,廖凡感覺到在姜文的場景裡,現場即興發揮是隨時隨地的。
第壹次接姜文的戲,他沒太多台詞,壹直站在壹旁,總在想,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把這個位置站好,在眾人當中把腦袋露出來。他學會騎馬,練了兩個月肌肉,最後知道,“他不需要你做更多的預設,你背好了詞,他覺得你太熟了。他就要你半生不熟的狀態。”廖凡回憶。
姜文會給演員很多次訓練和排練的機會,但其實,讓大家試著走壹走戲的時候,就已經在拍攝了。這個過程裡,攝影和演員要去適應的是節奏,“他只會說快和慢,只要達到他心目當中的壹個節奏,他不會說更多讓你發暈的指導。”在把握節奏上,廖凡會經歷壹場戲好幾條的拍攝。
跟許晴的壹次對手戲中,廖凡把許晴按到審訊房的牆角。因為節奏不夠迅速,接連拍了肆伍條,以至於“我把許晴的肩膀都快掰折了。”最後,許晴特別小聲地沖著廖凡說,“弟弟,咱們可以稍微輕壹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