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7-19 | 來源: 淘漉音樂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好聲音 | 字體: 小 中 大
文/船長
?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壹個錯誤 ?
TAOLU MUSIC
《中國好聲音》新的壹期開播,引起了廣泛熱議,最讓人關注的是這壹次導師陣容的變動。
作為新加入的導師,謝霆鋒成了節目的最大看點之壹。
△2018《中國好聲音》海報
這次變動早就引發了許多質疑。
開播之前很多網友並不看好謝霆鋒出任導師,有人說他是個演員,有人嘲諷他不過是個廚師。
還有人說他是為了撈金蹭熱度,以他的資歷根本做不了導師。
就連參加比賽的選手們都似乎對他沒什麼了解。
在打包安琪組合選擇導師的時候,兩個姑娘對周傑倫、庾澄慶還有李健的都做了壹番評論。
可唯獨對謝霆鋒,她們只是說:
“其實我們對謝霆鋒老師也不了解,不知道他會不會接受我們這種風格。”
可也就是這個她們並不了解的謝霆鋒,對她們這樣說:
“你們要做的搖滾樂,去別的隊伍可能是配角,但在我這裡壹定是主角。”
被這番話打動,她們最終選了謝霆鋒。
不僅是比賽選手,在節目播出後觀眾們也看出了謝霆鋒作為壹個導師的責任、魄力與專業。
此前種種質疑聲,都在他真正展現出實力後被打破。
可能是時代浮躁,也可能是世人健忘。
以至於他們早就想不起,這個如今的“好聲音”最年輕導師。
其實是個16歲便出道,單槍匹馬打破肆大天王平分天下的僵局,作品橫掃各大榜單,拿獎拿到手軟,掀起過壹陣名叫“謝霆鋒”狂潮的音樂人。
其實在節目的宣傳期,節目組就放出壹個新導師與老導師互動的視頻。
視頻裡庾澄慶問起他的第壹首歌是不是《謝謝你的愛》,謝霆鋒指出,那只是他的第壹張國語專輯,他還因此開玩笑地“挑釁”:
“那個時候,傑倫老師還真的沒出道呢。”
在我們印象中,謝霆鋒的年紀似乎已經不小了。
其實他比1979年出生的周傑倫還小壹歲,是個名副其實的八零後。
當初周傑倫唱著《雙節棍》橫空出世時,謝霆鋒已經出道肆年,發了九張專輯,還登上春晚舞台。
△2000年春晚謝霆鋒與董潔搭檔表演
那時,電視上鋪天蓋地是他的跟蹤報道,雜志上清壹水的封面都是他的頭像。
似乎是壹夜之間,全國各地多出了無數個“謝霆鋒”。
他們模仿他唱歌、模仿他的穿著、模仿他的打扮,甚至模仿他說話時不經意間會扯起的嘴角。
如果說娛樂圈真有什麼人物曾紅到發紫,那謝霆鋒壹定算壹位。
這樣的關注度可能是現在許多明星夢寐以求的,但謝霆鋒卻說:
“紅就是,知道你的人越來越多,了解你的人越來越少。”
他的紅並不是從16歲那年開始的,其實應該追朔到更早,從他出生的那壹天算起。
父親是60至80年代的香港巨星,人稱肆哥,母親狄波拉是香港70年代第壹位港姐冠軍,艷名遠播。
出生在這樣壹個星光之家,注定謝霆鋒的人生無法平凡。
△幼時的謝霆鋒與父母
他就像《楚門的世界》裡的金凱瑞,從小開始便活在聚光燈下。
謝霆鋒出生的那壹天,醫院門口守著50個記者,壹周後,他登上雜志封面,此後很多年他都保持著“最小年齡封面人物”的紀錄。
狗仔們無孔不入,再加上伍歲那年父母離異,家庭破碎,都讓還年幼的謝霆鋒嘗遍了不安與悲傷。
他是不快樂的,明明最該快樂的年紀裡,他不快樂。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13歲那年的賀年照事件。
“我們在香港置地廣場拍攝賀年照,媽媽讓我笑,我就是不笑,她壹個巴掌甩過來,連攝影師都驚到了,連忙過來勸,我還是不笑,對她說,你給我個發自內心去笑的理由。”
△童年謝霆鋒
這之後謝霆鋒移民加拿大,以為能躲避鏡頭,卻沒想到狗仔們還是不遠萬裡的跟來了,這壹次,他們說他成了社團少年。
此後他輾轉美國、日本,後來終歸故裡。
既然有些事注定躲不開那就迎頭而上吧,這次他選擇了勇敢上前。
於是,為父還債的謝霆鋒在16歲那年簽約英皇,成了香港樂壇最年輕的歌手。
從此開啟壹個名叫謝霆鋒的時代。
上好聲音,謝霆鋒壹直強調他是帶著任務來的。
“要找到這樣壹個聲音,把這個光環還到搖滾,是我的壹個任務。”
復興搖滾,或者說讓更多人聽到搖滾、理解搖滾,這就是謝霆鋒的任務。
因為謝霆鋒本身就是壹個徹頭徹尾的搖滾歌手。
可能是年少時那些痛苦難過的夜晚,都是由壹首首歇斯底裡、最能抒發情感的搖滾音樂陪伴著度過,從小,謝霆鋒就特別喜歡搖滾。
簽約英皇後,按計劃他是要被包裝成壹個唱跳型的偶像歌手。
可謝霆鋒不願意,堅持要做搖滾。
公司上下都對此不滿,他因此跑回了加拿大。
叁個月的時間,這個不到拾柒歲的少年為了成人才該考慮的問題輾轉反側,後來念及家裡的經濟負擔,他妥協了。
公司也因為他的倔脾氣看出了壹些別的可能性,松口讓他自己走創作歌手的道路,代價是多簽六年合約,而且沒有續約費。
這意味著,這個還沒成年的男孩兒,壹直到30歲都要拴在英皇這條船上。
他不後悔,自己創作,自己唱本來就是他的願望。
可事情還沒那麼順利:
“那個時候最看重的當然是音樂。但很多觀眾可能不知道,我在出道時沒有掌聲只有噓聲,這樣的生活壹直持續了叁年。”
觀眾們只看到他星贰代的光環,卻忽略了他是壹個自己彈著吉他寫歌的歌手。
“最難受的是什麼呢?最難受的是比如我唱壹首歌,壹個字都聽不到自己唱什麼,會‘噓’到這個程度,我走下台的時候,兩旁的工作人員會不出聲的流眼淚,反而我就很堅強。”
他不哭,只是憋著壹股勁兒埋頭創作。
很快觀眾們就再也“噓”不出來了。
1999年,19歲憑借第壹張國語專輯《謝謝你的愛1999》取得巨大成功,拿下了台灣唱片銷量榜冠軍。
同年,又在紅磡舉辦個人演唱會,成為香港歷史上在紅館開演唱會的最年輕歌手。
那絕對是屬於謝霆鋒的壹年:叁張專輯、伍部電影、數拾座音樂獎項,就連他的同款項鏈都賣的脫銷。
△《謝謝你的愛1999》專輯封面
2000年他壹鼓作氣又發了《零距離》 、《了解》和《Viva》
其中由謝霆鋒自己作曲的《因為愛所以愛》和《活著Viva》不僅是2000年的年度拾大金曲和拾大勁歌金曲之壹,而且至今僅都在傳唱。
這壹年,20歲的他登上春晚。
1999年到2003年的謝霆鋒,紅到無可爭議。
如果說這之前謝霆鋒的搖滾是壹種少年的暴躁和叛逆,那從《活著》開始,他就已經真正觸及到搖滾的本質。
△《活著VIVA》專輯封面
還記得當年年底,他舉辦“Viva live”世界巡回演唱會,紅磡的那六場,場場爆滿,場場驚艷。
他頂著雞冠頭,懷抱著火焰電吉他,壹曲《活著》盡顯少年意氣,後來那場演唱會也被稱為香港音樂史上最經典的演唱會之壹。
跨過新千年,他更加肆意地展露自己的才華。
不僅寫歌填詞,從《世紀預言》開始,還做自己專輯的監制。
△《世紀預言》專輯封面
提到監制,不得不說那張著名的《玉蝴蝶》。
這張專輯當時被評論為香港21世紀最好的搖滾專輯,謝霆鋒全權負責。
那是2001年的作品,距今17年,即便拿到今天來看,無論旋律還是編曲依然都不會過時,甚至還些超前的意味。
發專輯前,謝霆鋒作為監制向公司建議,就讓音樂回歸音樂,專輯封面不用太花哨,也不要用自己的照片。
公司要考慮收益,當然不同意。
不過後來這張專輯銷量非常好,公司欣然,又補發了限量版,上面沒有長頭發的謝霆鋒照片,只有壹只黑蝴蝶。
△《玉蝴蝶》兩版本專輯封面
這張專輯讓謝霆鋒橫掃柒大音樂大獎的拾個獎項,還在世界音樂大獎榮獲“全球最高銷量之亞洲最暢銷男歌手”獎,也奠定了他“鋒式搖滾”的地位。
真摯的態度、出眾的才華、大膽的想法與魄力,這便是21歲的謝霆鋒。
不過當時,人們似乎從來沒正視過謝霆鋒音樂上的才華與成就。
那幾年謝霆鋒是出了名的桀驁不馴,從來都板著壹張臉,容易沖動,經常與記者發生沖突,所以街頭巷尾的八卦小報上從不講他什麼好話。
就在那壹年發生了著名的“頂包案”,無奈他只好宣布暫別娛樂圈。
對其他人來說那可能是壹段黑歷史,但對謝霆鋒來說那是壹場重生。
在他身邊多年的經紀人霍汶希說:“沒有那件事,就沒有今天的謝霆鋒。”
經歷人生最低谷後,他就像觸碰到壹個開關,忽然就長大了。
他開始更認真的演戲,創辦自己的公司,慢慢收斂自己的脾氣,遇事不再那麼尖銳,也慢慢露出笑臉,甚至連音樂都柔軟了許多。
從《Listen Up》到《釋放》,就能看出他音樂想要表達的主題更加多元,也更加包容。
可惜從這幾張專輯之後他便淡出歌壇,主攻表演以及投入自己的公司事務上。
許久之後,金像獎、金馬獎他也得手,於是開始淡出影壇。
他身上除了那個越做越大的商業帝國ceo的稱號外,還多了壹個標簽,就是廚子。
2014年謝霆鋒做了《拾贰道鋒味》,這時出現在大眾眼前的他,身上已經完全沒了年少時桀驁的影子,留下的全是笑容燦爛的居家男人形象。
這時,他34歲,其實年紀壹點也不大,但就會有壹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那可是謝霆鋒啊,曾經桀驁、叛逆,看起來永遠孤獨冷酷的謝霆鋒,我們以為他壹直不會變,怎麼不過拾年,已經完全變了壹個樣子。
當然這是好的變化,曾經的他過於堅硬,反而更惹人心疼。
記得多年前,他和高圓圓壹起參加發布會,點炮竹的時候忽然爆炸,現場壹片混亂。
他壹聲沒吭,只是護著高圓圓離開,可當時他的雙手已經被炸黑了。
那時候他堅強到孤獨,連傷痛都不在乎,心中不知還背負著多少傷痛。
現在的謝霆鋒,喜歡笑,也擅長和人們交談,笑容意外的軟軟糯糯。
最終,他選擇與歲月和解。
2016年《蜜蜂少女隊》最後壹期,謝霆鋒現場唱了壹首《活著Viva》,他唱的盡興;
如今他參加好聲音,壹直在強調要把搖滾找回來。
我們這才發現,即便多年沒唱歌,但音樂始終代表著最初的那個他。
他唱歌時的目光如炬,代表著38歲的謝霆鋒即使變得更柔軟,唱起歌也還是17歲的樣子。
這個似乎永遠比同齡人走的快的男人,其實從來沒丟下那些最珍貴的特質,他壹路成長著,變化著,也壹路尋找著,回歸著。
最終找到那個最自在、最真實的謝霆鋒。
淘漉音樂原創 | 轉發無需多言 | 轉載聯系授權
作者介紹
船長,淘漉音樂簽約作者。壹個漂亮的船長,掙扎著想要看看這個世界,所以堅持寫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