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7-19 | 來源: 環球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最近有壹部關於燒烤的紀錄片火了!
不知道你們看過沒?反正環環是看得欲罷不能……
片子在豆瓣評分高達9分↓↓
在B站的播放量達到了2120萬,光彈幕就有45萬(目前仍在增長中……)↓↓
它的出現,仿佛在提醒人們,唯有烤串,才是屬於深夜的味道……
“夜幕降臨,人們開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壹餐。”主角們也開始悉數登場……
掉落的啤酒瓶蓋↓↓
烤爐架邊上的蔥花、辣椒末和鹽粒↓↓
還有那攤主和顧客↓↓
壹切都是恰到好處。
有人說,只有中國人才會在吃上面這麼有研究。畢竟上下文明伍千年,咱們也吃吃喝喝了伍千年。在石器時代,火讓食物有了不壹樣的味道,而在現代,火更讓漆黑的深夜有了不壹樣的味道。
《人生壹串》共6集,只講烤串。在制作人員名單中,出現最多的壹個人是陳英傑。他既是導演又是編劇,幾乎走遍了全國。“我們絕不用評分軟件找‘音樂烤吧’之類的店,我們更想找到最具當地燒烤特色、有市井生活氣息,且真正被當地人認可的燒烤小攤。”
2017年1月16日,壹切准備就緒,陳英傑帶著老婆和娃,還有制片人岳明,從北京出發,壹路驅車向東北,開始尋找片子裡需要的燒烤攤。陳英傑負責找線索、溝通,老婆負責開車,制片人負責拍照、寫公眾號,6歲兒子在家沒人看管,就帶出來長長見識。
他們先是來到了遼寧省葫蘆島興城,龍禹燒烤的龍哥接待了他們。
伍花肉卷金針菇、幹豆腐卷大蔥、東北烤繭蛹、丹東黃蜆子、雞頭鳳爪……就著壹桌子遼寧味兒的燒烤,他們和龍哥壹見如故,把酒話人生,聊天到很晚。就這樣,素材有了。
最終,因篇幅有限,第壹站的龍哥沒選入成片,這讓陳英傑心裡過意不去。像龍哥這樣的攤主有很多,每壹個攤主,都有壹手絕活,也有壹肚子故事,他們雖不是什麼大人物,但是和他們聊天,可以讓你嘗遍人生的酸甜苦辣。
“有朋自遠方來”,是每個攤主的生意經。攤主們做燒烤生意的出發點不同,有的人是想做老板,有的人是喜歡,而有的人只是為了謀生。當然,如果味道不好,那壹定難以維持下去。
在中國,深愛燒烤的人不在少數,但看了《人生壹串》,連這些資深吃貨們都得感慨:自己見的世面太少了!
烤蠶蛹、烤腦花,是暗黑界的入門級食物↓↓
而烤青蠶↓↓
烤蛾子↓↓
烤豬眼睛↓↓
這些暗黑料理界的翹楚,真得有勇氣才能品嘗了。
燒烤看似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實則藏著老板們的匠人精神。無論燒烤攤是大是小,老板們對待食材從不含糊,壹定要親自挑選。
在西昌,壹個嗜酒如命的老板,堅持用海拔2000米以上生長的涼山小豬和傳統火盆,才能做出好吃的帶皮烤涼山小豬肉↓↓
在錦州,烤豆腐卷出名的師傅,只選老張家的豆皮。別家會把最香的豆皮挑出來單買,老張卻從不動這個心思,靠著壹雙手不斷發力,潑出了又薄又香的豆皮↓↓
有壹對湖南父子,拾幾年來壹直操持著無名小攤。這裡的烤韭菜嫩得出水,全因老板在烤前將韭菜蘸了水,引得隔壁社區的姑娘踏月而來↓↓
壹位吃了孜然會胃疼的師傅,愣是練就光用鼻子就能聞出烤羊蹄絕佳配料的絕技。別家羊排烤叁肆分鍾,他非要烤10分鍾,因為吃好了客人還會來↓↓
還有昆明無人不知的烤雞腳尹大姐,鏡頭裡的她滿臉寫著不滿意,直接吐槽送貨的人:“你這都什麼東西?不行不行!”↓↓
這樣的故事,講上幾天幾夜也講不完。他們對食材和味道的堅持,有時連家人也不能理解。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讓走遍伍湖肆海的游子有了懷念的味道。“在外面想家,除了想我媽就是想吃肉,那麼大壹塊肉!”“在外面吃再多再好,也沒有家鄉味。”更或者,你可能不記得班主任的名字,卻記得校門口燒烤攤老板的名字……
做夜晚出攤的燒烤攤,是個辛苦活。客人放下簽子,擦擦嘴,壹臉的滿足離開,攤主們則收拾桌子准備迎接下壹桌客人。這種起早貪黑的工作,如果不是熱愛這壹行,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
有時累到想放棄,只是因為顧客的壹句“回什麼家啊,這裡就是我家”,便收起關閉燒烤攤的念頭。有的攤子壹開就是贰拾幾年,期間客人們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有的人還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品嘗記憶中的味道。
不知何時,燒烤成了壹種傳承,這種草根式的生活情懷,在壹串串簽子中留存。
若說壹個城市中,哪家的燒烤味道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無論你今天的心情是喜也好,悲也好,燒烤攤都會壹如既往地出現在老地方。路過攤位,壹天的煩心事都隨著黑夜裡飄起的煙氣,飛得煙消雲散。
叁伍好友,在光線幽暗的路燈下,圍坐在小桌邊,就著夜色,把酒言歡,敞開心扉,那叫壹個有滋味兒。
正如片子壹開始說的:“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壹段孤獨的旅程。”而這世上最俗氣卻又最讓人熱淚盈眶的,恐怕就是人間的煙火。
作者:贰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