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8-09-24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毛澤東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人是否還信仰毛澤東?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漢學教授、文革研究專家探究這個話題已經有拾多年。他曾接受德國之聲媒體的采訪,談到了毛澤東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與流行文化的關系。
關於9月13日晚在海德堡民俗博物館內舉行的演講,面向的是普通德國人。演講中,梅嘉勒教授(Barbara Mittler)指出,中共官方對毛澤東的立場,在2011年中共建黨90周年紀念前後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而正是在這段時期,中國的流行文化藝術也開始將毛澤東進行偶像化包裝。她認為,這種將毛澤東進行流行文化包裝的做法,其實脫胎於文革期間的中共宣傳;想要理解當今的此類流行文化,就必須先去了解文革期間的宣傳特色。
下面是更詳細的專訪內容與讀者分享:
媒體:梅嘉勒教授您好!您剛才在演講中說,毛澤東從前是壹個革命偶像,現在則變成了流行文化偶像。結合今天演講的主題"中國是否還信仰毛澤東",您是否認為這壹轉變也對當今中國人對毛澤東的態度造成了影響?
梅嘉勒:這是肯定的。許多今天的年輕人並不真正了解革命偶像,但是卻能在每壹張中國發行的紙幣上看到毛澤東的頭像,還能在梯恤衫、卡拉OK等許多流行文化的商品中見到、聽到他的形象。
媒體:在演講中,您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文革期間中國共產黨自我宣傳。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究竟對幾拾年後當今中國人對毛澤東的"信仰"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梅嘉勒:文革期間,毛澤東是重要的宣傳主體。我們必須明白,當時有許多人真的是信仰毛澤東。但是,後來又有壹個"幻滅"時期。而到了現在,又有許多人回到了以往的那種想法,認為毛澤東讓中國重新強大起來,認為毛時期的人際交往總是無私的,而現在的人只顧利益、只顧私利。這種和毛時代的對比是有所扭曲的,人們抱著懷舊的心態去回憶那個時代,從而也以那種心態去看待毛澤東。
媒體:也就是說,在文革後,毛澤東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先是經歷了壹次"幻滅",然後現在又開始"復興"?
梅嘉勒:其實,通過翻閱文革時期壹些青年學生的日記就能夠發現,"偉大接班人"林彪叛變去世等事件,經常使當時的意識形態發生很大的波動,從而讓當時人們的"信仰"受到了很大的擾動。我想,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對毛澤東的了解相對要少得多,也不怎麼了解當時中共所犯的錯誤。這多少也是因為如今的歷史書中,有些事件被突出,而有些事件則被淡化。所以當今的年輕人就喪失了對那個年代的批判性視角。
媒體:您說到了年輕人對毛澤東的不了解。如今,中國還有許多人將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提並論。您認為,這種比較合適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